搜索
首页 《怨王孙/忆王孙》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

意思:秋千小巷,人们静皎洁的明月初斜。

出自作者[宋]李清照的《怨王孙/忆王孙》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帝里春晚》是一首描绘春天晚景的诗,通过对暮春时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帝都生活的淡淡哀愁。 首句“重门深院”就奠定了整首诗的静谧基调,使人立刻进入一个安静、封闭的氛围中。接着,“草绿阶前”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暮天雁断”则暗示着一种寂寥和孤独。这里的“暮天雁断”也象征着离别和相思,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增添了一层深深的哀愁。 “楼上远信谁传”一句,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深深的庭院里,谁会传递他心中那份深深的思念。这句诗巧妙地引出了“恨绵绵”,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多情自是多沾惹”和“难拚舍”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帝都生活的无奈和无法割舍的情感。他感叹自己的多情,无法摆脱对帝都生活的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忘怀的思念。 接下来的“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帝都,月光洒在寂静的秋千巷陌上,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最后,“浸梨花”这一结尾,将梨花浸在月光中,象征着诗人对帝都生活的深深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帝都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帝里春晚。
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
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
难拚舍。
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
浸梨花。
作者介绍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关键词解释

  • 巷陌

    读音:xiàng mò

    繁体字:巷陌

    英语:streets and lanes

    意思:街巷的通称。
      ▶晋·葛洪《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
      ▶唐·刘禹锡《题王

  • 皎月

    读音:jiǎo yuè

    繁体字:皎月

    意思:犹明月。
      ▶晋·张协《七命》:“天骥之骏,逸态超越。禀气灵渊,受精皎月。”
      ▶宋·柳永《长相思》词:“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李渔《合

  • 秋千

    读音:qiū qiān

    繁体字:秋千

    短语:面具 陀螺 铁环 积木 橡皮泥 毽子 万花筒 跷跷板 假面具 洋娃娃 七巧板 滑梯 弹弓 高跷 西洋镜 木马

    英语:swi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