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促庶省壁画山水》 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勿惊秋。

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勿惊秋。

意思:堆案麻烦文还是倦暑,满轩新意思不要惊秋。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依韵和促庶省壁画山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含意深远的诗。诗中的画工以心游于画作之中,引领我们进入蘅皋和杜洲的美景。虽然案头堆满了繁琐的文稿,使他感到疲倦和闷热,但他仍能在满轩的新意中找到宁静,不被秋天的到来所惊扰。 天生贤者,并非无所作为,在明理的时代,难以轻易休止。诗人恐怕在朝暮忙碌的事务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绘画,表达了对贤者才华的赞美和对其忙碌生活的惋惜。 整首诗充满了对艺术、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画工以画表达内心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繁忙与压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此外,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用得非常巧妙,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画工执笔已心游”一句,既展现了画工专注于绘画的状态,又表达了其内心的自由与奔放。而“满轩新意勿惊秋”一句,则让我们感受到了画工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接纳。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美妙的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赞美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工执笔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
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勿惊秋。
天生贤者非无为,官同明时未易休。
正恐怒飞朝暮事,丹青难得久淹留。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惊秋

    读音:jīng qiū

    繁体字:驚秋

    意思:(惊秋,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韦应物《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无名氏《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 新意

    读音:xīn yì

    繁体字:新意

    英语:new meaning; new conception

    意思:
     1.新的意义、见解、想法。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然亦有史不书,

  • 堆案

    读音:duī àn

    繁体字:堆案

    意思: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
      ▶唐·白居易《自题》诗:“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

  • 烦文

    读音:fán wén

    繁体字:煩文

    意思:(烦文,烦文)

     1.谓文字冗杂而寡要。亦谓冗杂的文字。
      ▶《书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
      ▶《文献通考•经籍二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