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柳国博》 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意思:洞没有畦吵心常坦,寒冷若冰霜节最高。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酬柳国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德行高尚,节操坚贞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行止恂恂所褒,东南佳誉映时髦。”描绘了这位人物的品行端庄,行为举止受到人们的称赞,美好的声誉照耀着东南地区,成为时代的楷模。 颔联“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进一步描绘了这位人物内心的坦荡无私,胸怀广阔,没有偏见和界限。他的节操坚如冰霜,高尚无比。 颈联“朱绂少留居客左,白头难敌是诗豪。”描述了这位人物的身份和才华。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并不贪恋权势,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成为了一位诗坛豪杰。 尾联“须知别后山城守,怅望归艎送目劳。”表达了诗人与这位人物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人知道这位人物将要离开山城守卫岗位,不禁感到惆怅,望着他远去的船只,送别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止恂恂所褒,东南佳誉映时髦。
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朱绂少留居客左,白头难敌是诗豪。
须知别后山城守,怅望归艎送目劳。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凛若冰霜

    读音:lǐn ruò bīng shuāng

    繁体字:凜若冰霜

    意思:1.形容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解释:1.形容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造句:

  • 畦畛

    引用解释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

  • 霜节

    读音:shuāng jié

    繁体字:霜節

    意思:(霜节,霜节)

     1.指竹。
      ▶唐·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诗:“久持霜节苦,新託露根难。”
      ▶宋·苏轼《谷林堂》诗:“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