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谓所指向的地方。 汉 蔡琰 《悲愤诗》:“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濶,真堪託死生!”
2.犹去向。《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及夜,果失 隐娘 所向。”《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 刘 使人寻之,不知所向。”
读音:shì yuàn
繁体字:適願
意思:(适愿,适愿)犹言符合心愿。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内子性仁和,闻之无难色,遂辇而迎之,其喜于适愿也如是。” ▶清·李调元《潘讱斋过寿佛宫见访
读音:de suǒ
繁体字:得所
意思: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