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 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

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

意思:宝刹千寻出半边天,灵山三面落樽前。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优雅的游山玩水之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首联“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展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和对美景的向往。颔联“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灵山美景尽收眼底。颈联“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通过对梅花和桃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尾联“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合听昆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不需要抱怨身处穷巷,而是享受当下的美好。整首诗意境优美,文字流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
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
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
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合听昆弦。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灵山

    读音:líng shān

    繁体字:靈山

    英语:Lingshan

    意思:(灵山,灵山)

     1.道家指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鳌赑屃,首冠灵山。”
      

  • 宝刹

    读音:bǎo chà

    繁体字:寶剎

    意思:
     1.  佛国,佛土。据佛经,佛土有七宝庄严,故称。刹,梵语刹多罗的音译省称,意为土地或国土。
      ●《庄严经》卷下:“诸佛国界虽严饰,难比如来宝刹中。”

  • 千寻

    读音:qiān xún

    繁体字:千尋

    意思:(千寻,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