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元作》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意思:羊权必须得到金银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中元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行香子·述怀》,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这首词是作者在密州所作,词中化用传说典故,借以抒发自己的幽愤。 首三句“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是说自己如汉代羊权得金条脱,暗示密州宦游之地并非自己的久留之地。中间四句“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写的是词人惊眠时听到雨声,梦中误以为花开而迷路,想像传说中的有娀国国君所居之地不敌瀛洲之美,想像青雀如何以鸩鸟为媒。这里词人以瑰丽的想象,运用典故,把密州生活与仙人王子乔的踪迹联系起来,流露出他对密州生涯的些微怅惘和留恋。 最后两句“温峤玉镜台,曾省惊眠闻雨过。”化用温峤的典故,写词人惊眠时听到雨声,梦中误以为花开而迷路,表达了词人对密州生活的喜爱之情。 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幽雅,通过描绘仙境与现实生活的反差来表达作者对密州生活的情感。整首词以瑰丽的想象和典故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密州生活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境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密州生活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镜台

    读音:jìng tái

    繁体字:鏡檯

    英语:dressing table

    意思:(镜台,镜台)
    见“镜臺”。

    近义词: 妆台

  • 金条

    读音:jīn tiáo

    繁体字:金條

    英语:gold bar

    意思:(金条,金条)
    铸成为长条状的黄金。一般每条重十两。也有五两或二十两的。
      ▶老舍《茶馆》第三幕:“对啦,要是不交人,

  • 须得

    读音:xū de

    繁体字:須得

    意思:(须得,须得)
    定要。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西游记》第三回:“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