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覆遗踪泪万行。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覆遗踪泪万行。

意思:从此没有机会看到墓地,反复遗迹泪万行。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描述诗人的离别和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不舍。 首句“凤里前年别望郎,丁宁唯恐滞吴乡。”描绘了诗人前年与郎君离别的场景,诗人期盼郎君能够早日归来,唯恐滞留在异地他乡。这句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郎君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劝疏杯酒知妨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劝郎君不要因为杯酒误事,体现了诗人对郎君的关心和担忧。 “乞与书题作裹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郎君能够寄送书信,让自己知道他的近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思念之情。 “苹鹿未能移海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郎君的思念之情,就像苹鹿一样无法离开海曲之地,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深深思念之情。 “县花寻已落河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郎君的思念之情,就像花儿一样凋谢在河阳,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深深思念之情。 最后,“九原自此无因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深深思念之情,即使在九泉之下也无法相见,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离别和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不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郎君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凤里前年别望郎,丁宁唯恐滞吴乡。
劝疏杯酒知妨事,乞与书题作裹粮。
苹鹿未能移海曲,县花寻已落河阳。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覆遗踪泪万行。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九原

    读音:jiǔ yuán

    繁体字:九原

    英语:Jiuyuan

    意思:
     1.九州大地。
      ▶《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

  • 无因

    读音:wú yīn

    繁体字:無因

    意思:(无因,无因)

     1.无所凭藉;没有机缘。
      ▶《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