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意思:清兴揖贤才,高风和边际。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是一首描绘和赞美化塔的诗。化塔,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用来供奉佛舍利的塔,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寺庙中的塔。 首联“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描绘了化塔在中立而高耸的姿态,像铁冠一样雄壮,吸引人们前来欣赏和招携。这不仅是对化塔的赞美,也暗示了塔的庄严和神圣。 颔联“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进一步描绘了塔周围的景象,空灵的景色如同轩户中的画卷,而边声连着鼓鼙,仿佛可以听到战鼓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紧张感和壮丽感。 颈联“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描绘了塔所在地的天气和地理环境,天气寒冷,大地豁然开朗,视野开阔,既表现了塔的高耸,也暗示了塔所在地的辽阔和壮丽。 尾联“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则表达了诗人对清雅兴致和杰出人才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化塔的庄严和峻伟,与前文相呼应。 最后一句“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这里的“阳春”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筌蹄”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在这里象征着表面的、浅薄的表象。这句话表达了只有深入了解事物,才能发现其内在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化塔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通过描绘塔周围的景象和所在地的环境,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深厚情感。最后一句更是引人深思,提醒人们要深入了解事物,才能发现其内在的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才彦

    读音:cái yàn

    繁体字:才彥

    意思:(才彦,才彦)
    才子贤士。
      ▶南朝·梁·沈约《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西都富轩冕,南宫溢才彦。”
      ▶宋·梅尧臣《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诗:“惟时有才彦,数计等桑

  • 清兴

    读音:qīng xīng

    繁体字:清興

    意思:(清兴,清兴)
    清雅的兴致。
      ▶唐·王勃《山亭夜宴》诗:“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元·张可久《小梁州•访杜高士》曲:“飞来峰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

  • 端倪

    读音:duān ní

    繁体字:端倪

    短语:线索 头脑

    英语:clue

    意思:
     1.头绪;迹象。
      ▶《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