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菊花》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意思:年我天天已经不是过去,人世间可能没有盛衰。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菊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盛衰、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追求享乐、超脱世俗的情感。 首联“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描绘了秋天菊花盛开的景象,同时暗示着万物都在互相竞争、催促着生长。颔联“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则进一步强调秋天桃杏已经凋零,旧树也变得更加惨淡,空荡荡的墙角显得更加冷清。 颈联“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世盛衰无常的感慨。尾联“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则进一步强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追求势利声名的虚妄。 诗中还通过“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的历史典故,表达了权力、地位都不可靠,最终都会归于尘埃的意思。最后,“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则表现了诗人认为万事都是徒劳的,只有喝酒享乐才是可行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盛衰、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追求享乐、超脱世俗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年光

    读音:nián guāng

    繁体字:年光

    英语:time

    意思:
     1.年华;岁月。
      ▶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宋·陈允

  • 盛衰

    读音:shèng shuāi

    繁体字:盛衰

    短语:兴亡

    英语:ups and downs

    意思:兴盛与衰败。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 日日

    读音:rì rì

    繁体字:日日

    意思:每天。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花边文学•偶感》:“无

  • 昔人

    读音:xī rén

    繁体字:昔人

    英语:the ancient people

    意思:古人,从前的人。
      ▶《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
      ▶宋·秦观《和裴

  • 能无

    读音:néng wú

    繁体字:能無

    意思:(能无,能无)
    反问语。犹能不。
      ▶《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