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群儒立绛都,太清楼下望金舆。
意思:侍宴众儒者在绛都,太清楼往下望金舆。
出自作者[宋]岳珂的《宫词一百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侍宴的场景,描绘了群儒立于绛都(古代皇宫名),在太清楼下望金舆的情景。诗中还提到了御前枣刻的亲手摹写,以及手赐新镌的古法书,这些都是侍宴时的重要元素。
首句“侍宴群儒立绛都”,描绘了群儒在绛都皇宫侍宴的场景。群儒,指的是众多儒雅之士,立于绛都,即站在皇宫绛都的楼下,准备参加宴会。绛都,是古代皇宫的别称,这里代指皇宫。这句诗描绘了儒雅之士在皇宫楼下准备侍宴的场景,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
“太清楼下望金舆”一句,描绘了宴会进行中的场景。太清楼,是皇宫中的楼阁,是宴会举行的地方。金舆,是皇帝乘坐的车驾或者代指皇权的象征。这句诗描绘了儒雅之士在太清楼下望金舆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皇权的敬畏和尊重。
“御前枣刻亲摹写”一句,描绘了皇帝亲自摹写御前枣刻的情景。御前枣刻,可能是皇宫中的一种文物或者标志,皇帝亲自摹写,表现出对文物和历史的重视。
“手赐新镌古法书”一句,描绘了皇帝亲手赐给群儒新镌古法书的情景。新镌古法书,指的是新刻制的古代书法,这表现出皇帝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群儒得到皇帝亲手赐给的古法书,是对他们学识和才华的肯定和奖励。
整首诗通过对侍宴场景的描绘,表现出儒雅之士对皇权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珍视和传承。同时,也表现出皇帝对群儒的重视和奖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