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松风亭四首》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意思:为什么一定要用斧头,然后完成姘蠓。

出自作者[宋]曾几的《松风亭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生活韵味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客人在茅屋中煮茶、谈天的场景,周围是松风的响声,充满了自然与和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描绘了诗人与客人在茅屋中煮茶、聊天的情景,而茅屋则位于松风之中,给人一种清静、自然的感觉。这句诗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这两句诗通过客人的提问和诗人的回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情。这里的“十八公”可能是指松树,诗人以亲切的称呼来指代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然后,“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这两句诗通过对茅屋的梁栋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崇敬。 最后,“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诗人认为,茅屋虽然简朴,但它的梁栋却深雄有力,为何一定要用斤斧去雕琢才能成为遮蔽之物呢?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简朴、自然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力量和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茅屋、松风等自然景物为载体,描绘了诗人与客人的亲切交流,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
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
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作者介绍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关键词解释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然后

    读音:rán hòu

    繁体字:然後

    短语:尔后 随后 后 今后 后来 过后 此后 事后 往后 其后 以后 从此 从此以后 嗣后 之后 下

    英语:then

  • 后成

    读音:hòu chéng

    繁体字:後成

    意思:(后成,后成)
    古代西域小国名。
      ▶《汉书•匈奴传下》:“狐兰支与匈奴共入寇,击车师,杀后成长。”
      ▶颜师古注:“后成,车师小国名也。”

  • 帡幪

    读音:píng méng

    繁体字:帡幪

    意思:
     1.本指帐幕。后亦引申为覆盖。
      ▶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唐·罗衮《谢江陵藉宅启》:“念扬雄之风雨,须託帡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