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兴》 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意思:官吏退公门静,萧条似乎宴居。

出自作者[宋]孔武仲的《晚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黄花恼陶令,搔道赋归欤》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联“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描绘了作者在清静的公堂之后,过上了闲适的隐居生活,这种生活如同在宴会上一样自在。这里的“吏退”表示作者已经完成了公务,有了闲暇的时间,“公门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静的环境。而“萧然”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颔联“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的秋日生活。秋天的声音(“秋声”)透过簟枕(竹席和枕头,代指卧具)传入耳中,傍晚的景色(“晚色”被描述为覆盖了整个庭院)映入眼帘。这里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 颈联“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描绘了作者在幽静的小路上观察栖息的鸟儿,在荒废的池塘边倾听跃鱼。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细节,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 尾联“黄花恼陶令,搔道赋归欤”,作者以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曾为彭泽县令,后隐居)的菊花(黄花)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是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他的辞官归隐、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备受后人敬仰。作者在这里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清静环境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
黄花恼陶令,搔道赋归欤。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 公门

    读音:gōng mén

    繁体字:公門

    意思:(公门,公门)

     1.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
      ▶《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
      ▶《谷梁传•庄

  • 宴居

    读音:yàn jū

    繁体字:宴居

    意思:闲居。一般指公余无事时。
      ▶《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
      ▶唐·薛用弱《集异记•张光晟》:“光晟即奔马诣泚曰:‘人主出京,公为大臣,岂是宴居之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