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博古直五首》 岂必挟日月,地行即飞仙。

岂必挟日月,地行即飞仙。

意思:难道一定要带着太阳和月亮,地行就是神仙。

出自作者[宋]蒲寿宬的《和博古直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品德高尚、生活简朴、乐于追求真理的隐士。诗中通过对这位隐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首联“圣门蔼徒众,几人得称贤。美哉全玉人,履行师渊骞。”诗人以圣门徒众比喻世人,暗示其中有许多人缺乏品德和才能,难以称得上贤良。而这位被赞美的隐士则被比作“全玉人”,他的品德和行为如同师渊骞一样高尚。 颔联“寒日辟芦絮,饥倚负郭田。”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过着清苦的生活,依靠自耕自足来维持生计。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隐士生活的艰辛和清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的赞赏。 颈联“所乐者何事,至道森乎前。”诗人询问隐士所乐何事,隐士回答说,他乐于追求至道,即真理。这一回答表达了隐士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岂必挟日月,地行即飞仙。”诗人以隐士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越。隐士虽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的精神境界却如同飞仙一样高远。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隐士一样,超越现实,追求真理。 最后一句“刀圭傥可觅,何处今赤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能够找到真理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不满。赤泉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代表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隐士,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简朴生活和真理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门蔼徒众,几人得称贤。
美哉全玉人,履行师渊骞。
寒日辟芦絮,饥倚负郭田。
所乐者何事,至道森乎前。
岂必挟日月,地行即飞仙。
刀圭傥可觅,何处今赤泉。

关键词解释

  • 日月

    读音:rì yuè

    繁体字:日月

    英语:life

    意思:
     1.太阳和月亮。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唐·韩愈《秋怀诗》之一:“羲和驱日月,疾急不

  • 岂必

    读音:qǐ bì

    繁体字:豈必

    意思:(岂必,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顾樵《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雍门琴!”清·魏源《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 挟日

    读音:jiā rì

    繁体字:挾日

    意思:(挟日,挟日)
    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浃”,周匝。
      ▶《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陆德明释文:

  • 飞仙

    读音:fēi xiān

    繁体字:飛仙

    意思:(飞仙,飞仙)
    亦作“飞僊”。
     会飞的仙人。
      ▶《海内十洲记•方丈洲》:“﹝蓬莱山﹞周迴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