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秦观秀才携李公择书相访》 都城酒贵谁当换,尘埃污面非良算。

都城酒贵谁当换,尘埃污面非良算。

意思:都城酒贵谁应当换,尘埃污染面不是良策。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秦观秀才携李公择书相访》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济南三岁吾何求,史君后到消人忧”,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他在济南的三年时光让他忘记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而友人的到来也让他暂时消除了忧虑。这一联直接而深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期待。 颔联“君言有客轻公侯,扁舟相従古扬州”,友人表示愿意抛弃世俗的富贵,与他一同前往古扬州游玩,这一决定让诗人深感欣慰。这一联描绘出了友人的决心和诗人的喜悦,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颈联“致之匹马恨无力,千里相望同异域”,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遗憾,他希望能与友人相聚,但现实却让他们分隔千里,只能通过书信来传达彼此的思念。这一联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遗憾。 尾联“老夫强颜依府县,堆案文书本非愿”,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府县中任职的无奈和苦闷,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与友人畅谈清谈,这一愿望也成为了他的期望。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描绘生动,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思念、无奈和期待。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济南三岁吾何求,史君后到消人忧。
君言有客轻公侯,扁舟相従古扬州。
致之匹马恨无力,千里相望同异域。
诵诗空使四坐惊,隐居未易凡人测。
史君南归无限情,鸿飞携书堕我庭。
此书兼置昔年客,袖中秀句淮山青。
老夫强颜依府县,堆案文书本非愿。
清谈亹亹解人颐,安得坐右长相见。
狂客吾非贺季真,醉吟君似谪仙人。
末契长遭少年笑,白发应惭倾盖新。
都城酒贵谁当换,尘埃污面非良算。
归来泗上苦思君,莫待黄花秋烂漫。
〈秦君与家兄子瞻约秋后再游彭城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都城

    读音:dū chéng

    繁体字:都城

    短语:京 都 北京

    英语:capital

    意思:
     1.都邑的城垣。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尘埃

    读音:chén āi

    繁体字:塵埃

    短语:灰 埃 尘

    英语:mote

    意思:(尘埃,尘埃)

     1.飞扬的灰土。
      ▶《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

  • 谁当

    引用解释

    何人。当,语助词。《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穫者妇与姑。’”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弯碕》诗:“永怀 少陵 诗:‘菱叶净如拭’。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为,为什么。 唐

  • 良算

    读音:liáng suàn

    繁体字:良算

    意思:良谋;善策。
      ▶《晋书•温峤传》:“﹝陶侃怒曰:﹞荆州接胡蜀二虏,仓廪当备不虞,若复无食,僕便欲西归,更思良算。”
      ▶《晋书•吕光载记》:“皇天欲赞成明公八百之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