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意思:朝廷评论只会收罗豪杰,皇帝心里不是没有监管安全。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草圣张旭奉诏入宫作诗,表达了作者对张旭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期望。 首联“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张旭在金门奉诏作诗的场景,以及他清晨早早地来到宫中殿前的台阶。这一联通过描绘张旭的行动和时间,表现出他对草圣的敬仰之情。 颔联“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进一步描绘了张旭在宫中的生活场景,他早早地被赐笔作诗,在宫殿的案台上焚香作诗,表现出他的才华和朝廷对他的重视。这一联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对草圣张旭的重视和敬仰之情。 颈联“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有才能的人,关注国家的安危。这一联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尾联“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以张旭在玉堂词客承恩久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张旭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对草圣张旭的重视和敬仰之情。同时,“醉御卮”也暗示了朝廷对草圣张旭的优待和敬重。 整首诗以赞美草圣张旭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草圣张旭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皇心

    读音:huáng xīn

    繁体字:皇心

    意思:皇帝的心意。
      ▶南朝·宋·颜延之《拜陵庙作》诗:“皇心凭容物,民思被歌声。”
      ▶南朝·齐·谢朓《齐雩祭乐歌•迎神歌八解》:“坛可临,奠可歆。对泯祉,鉴皇心。”

  • 安危

    读音:ān wēi

    繁体字:安危

    短语:摇摇欲坠 千钧一发 间不容发 危险 危殆 危 凶险 引狼入室 悬乎 岌岌可危 鱼游釜中 危如累卵 险恶 悬 朝不保夕 如履薄冰 危亡 危象 危在旦夕

    <

  • 朝论

    读音:cháo lùn

    繁体字:朝論

    意思:(朝论,朝论)
    朝廷上的议论。
      ▶唐·王勃《平臺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

    造句:”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