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燕昭王墓》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意思:考虑郭隗生平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燕昭王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联“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直接引入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苍茫”一词,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纷繁复杂和变幻莫测。而“此中踪迹想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理解和共鸣,他们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寻找着自己的道路和理想。 颔联“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描绘了诗人寻访历史人物踪迹的情景。他在山花烂漫的清晨停下了送别的马车,想要在野草深处凭吊那位已经逝去的人。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诗人认为,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人们轻易地抛弃了有才能的人(“轻骏骨”),而曾经象征着富贵繁华的高台(“黄金”)也已不复存在。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诗人反思历史,想到了郭隗的一生事迹,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是失败的(“不殉昭王是负心”)。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有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历史背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
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
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负心

    读音:fù xīn

    繁体字:負心

    英语:faithless

    意思:(负心,负心)

     1.违心。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仪不班,挠志

  • 思量

    读音:sī liang

    繁体字:思量

    短语:沉思 盘算 寻味 思维 构思 虑 考虑 琢磨 默想 想 揣摩 思想 酌量 合计 寻思 思

    英语:consider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