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霪雨中偶书所见》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意思:为什么这样遭受,不能保证微质。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霪雨中偶书所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丙申二月七,是夕月离毕。》,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诗。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丙申年二月七日的夜晚,月亮离开了毕宿,同时春云密布,春雨绵绵,持续了三旬之久,不见天日。这些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起伏。作者在谪官在淮甸,感到幽闷抑郁,但同时也对自然界的景象产生了共鸣。 接着,诗中引用了琅邪山蚯蚓得势互蟠屈的景象,象征着弱小者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弱小者遭遇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随后,诗中描述了山禽啄食深窟中的食物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弱小者如何倾夺生存资源的思考。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弱肉强食的批判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他反思自己为何会被这些小事物所役使,感叹自己应该更加明智地看待人生和命运。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通过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来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深刻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丙申二月七,是夕月离毕。
春云忽霮{上雨下对},春两复蒙密。
绵绵殆三旬,不见天上日。
谪官在淮甸,幽抱常郁郁。
岂无琅邪山,泥泞不可出。
空庭唯蚯蚓,得势互蟠屈。
乘兹积阴气,小穴恣出没。
山禽忽飞下,长嘴啄深窟。
倒曳方力争,强吞遽全失。
食土与巢林,上下非俦匹。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嗟嗟彼群小,倾夺事匪一。
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
如何役吾眼,瞻视此小物。
归来因浩叹,自悔成诗笔。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不能

    读音:bù néng

    繁体字:不能

    短语:未能 力所不及 无从 不许

    英语:cannot

    近义词: 不行、不及、不克

    反义词:

  • 胡然

    读音:hú rán

    繁体字:衚然

    意思:
     1.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
      ▶《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郑玄笺:“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见尊如天帝乎?”唐·张九龄《高斋闲望言怀》诗:“

  • 微质

    读音:wēi zhì

    繁体字:微質

    意思:(微质,微质)
    谦称自己的身躯。
      ▶唐·南卓《羯鼓录》:“今日出艰危脱猜迫,外则不辱命于朝廷,内则免中祸于微质,皆诸贤之力也。”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