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官行至昭应闻友人出官因寄》 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

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

意思:怎么看国家,驱马却迟迟?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除官行至昭应闻友人出官因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贱子来千里,明公去一麾。
可能休涕泪,岂独感恩知。
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
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作者通过描绘草木凋零、山川落照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明公的感激之情。 首联“贱子来千里,明公去一麾”,作者表达了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而明公您又要离去。这里既有对明公的感激之情,也有对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无奈和感慨。 颔联“可能休涕泪,岂独感恩知”,作者表达了自己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不仅仅是因为感恩明公的知遇之恩。这里既有对明公的感激之情,也有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颈联“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作者描绘了草木凋零、山川落照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明公的感激之情。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尾联“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作者表达了自己如何能够望故国,驱马离去。这里既有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公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明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贱子来千里,明公去一麾。
可能休涕泪,岂独感恩知。
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
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故国

    读音:gù guó

    繁体字:故國

    英语:homeland

    意思:(故国,故国)

     1.歷史悠久的国家。
      ▶《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 迟迟

    读音:chí chí

    繁体字:遲遲

    英语:slow

    意思:(迟迟,迟迟)

     1.徐行貌。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传:“迟迟,舒行貌。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