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邛州俯听三省堂》 春露与秋霜,畏爱其吏民。

春露与秋霜,畏爱其吏民。

意思:春和秋霜露,惧怕爱那里的官吏百姓。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邛州俯听三省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主要表达了通过正身来治理人民的思想。 首先,诗中强调了“身正人自治”的理念,即只有自身端正,才能有效地治理人民。这种理念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统治者往往需要通过道德和行为来树立榜样,从而影响人民的行为和思想。 其次,诗中提到了各种方法来正身,如“取几杖明”、“用盘盂陈”、“铭于座”、“书于绅”等,这些都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正身方法,如使用特定的器具、在座位上刻字、在衣带上书写箴言等。这些方法旨在通过外在的形式来提醒和约束统治者的行为,从而达到正身的目的。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后贤守为法”的思想,即后来的贤能之士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正身的方法,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普遍的,因为人们相信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鲁侯相门子”和“来乘别驾舆”等人物,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精英人物,具有较高的道德和才能。他们开口议政事,关心人民的生活和福祉,体现了他们对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通过正身来治理人民的思想,强调了道德和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和信心。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治理方式和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将欲言治人,必先由正身。
身正人自治,此化行如神。
总总群圣书,论说尤谆谆。
后贤守为法,不敢忘逡巡。
有欲著其迹,更假他物神。
或取几杖明,或用盘盂陈。
或则铭于座,或则书于绅。
此皆贪道者,欲己日夕亲。
涵泳既滋久,盛德光璘璘。
鲁侯相门子,佩义而服仁。
来乘别驾舆,齿发何青春。
开口议政事,条件皆有伦。
春露与秋霜,畏爱其吏民。
尚惧有片缺,不使其质纯。
乃于厅事侧,开轩承甲寅。
题曰三省堂,大构高榜新。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秋霜

    读音:qiū shuāng

    繁体字:秋霜

    英语:frost in autumn

    意思:
     1.秋日的霜。
      ▶《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 吏民

    引用解释

    官吏与庶民。《墨子·号令》:“敌人卒而至,严令吏民,无敢讙嚣。”《汉书·武帝纪》:“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絶国者。” 清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

    读音:lì m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