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少仪弟》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意思:一个音讯月多次升迁,忽然收来问眼泪潸然落泪。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寄少仪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分离和思念的,通过描绘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表达了无尽的哀愁和期待。 首联“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诗人表达了与远方亲人失去联系的痛苦和突然收到他们问候的感动。这一联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音尘”指的是消息,诗人在此表达了与亲人失去联系的痛苦。“月屡迁”则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动荡和迁徙。而“忽收来问”则表达了亲人问候的惊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 颔联“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朝廷任职时的生活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栖迟”指的是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册府”则暗示了朝廷的职务。“如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而“流落江村”则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颈联“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漫成”表达了诗人在梦中思念亲人的情感,“池草句”指的是写给远方亲人的诗篇。“空诵”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无法相见、只能通过诗歌寄托思念的无奈和痛苦。而“棣华篇”则是借用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美好品德的赞美和对他们未来的期待。 尾联“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卑飞”指的是自己的现状和处境,“暂尔无多恨”表达了诗人虽然目前处境艰难,但并没有太多的怨恨。而“高风送上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希望自己能够像高风一样,自由飞翔,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
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
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潸然

    读音:shān rán

    繁体字:潸然

    英语:in tears; tearful

    意思:流泪貌。亦谓流泪。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纷惊逢罗,潸然出涕。”
      ▶唐·杜甫《送梓州李

  • 隔音

    读音:gé yīn

    繁体字:隔音

    短语:隔热

    英语:sound insulation

    解释:隔绝声音的传播~板。

    详细释义:隔绝外界的

  • 音尘

    解释

    音尘 yīnchén

    [news] 音信;消息

    五年隔阔音尘断

    引用解释

    1.音信,消息。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絶,哭无声兮气将咽。”《文选·谢庄<月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