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杨周辅来考试刑法同在别闱刚直士也喜为赋此》 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

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

意思:难道必须和氏璧,从有蓝田玉。

出自作者[宋]晁公溯的《杨周辅来考试刑法同在别闱刚直士也喜为赋此》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坚贞不屈的士人,表达了诗人对世风衰落、缺乏正直之士的忧虑,以及对这位士人的敬仰和赞美。 首段通过描绘风俗衰败、所见之人软熟的现象,引出了对这位士人的期待。第二段直接赞美这位士人,认为他能够压倒瀍涧等地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像丰镐都那样。第三段则进一步强调这位士人的品质,他不需要和氏璧这样的宝物,自有蓝田美玉般的品质。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通过对比琉璃的易碎和这位士人的坚重,表达了对这位士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批评了世风翻覆、法家流弊等问题。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无法送别这位士人的遗憾,并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再次相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这位士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士的敬仰和对世风的忧虑。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遗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俗嗟久衰,所见皆软熟。
今年客益州,得此一士足。
古来丰镐都,气压瀍涧卜。
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
琉璃非不佳,炯炯先夺目。
只堪供把玩,彼脆宁受触。
爱君坚重质,坐阅世翻覆。
来试法家流,因论廷尉狱。
张汤善爰书,专乱汉约束。
何尝守律令,正尔舞桎梏。
若人甚耿介,不待城旦读。
恨我无长风,送君骑鸿鹄。

关键词解释

  • 和氏璧

    解释

    和氏璧 Héshìbì

    [He Shi Bi]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

  • 蓝田

    读音:lán tián

    繁体字:藍田

    英语:Lantian

    意思:(蓝田,蓝田)

     1.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
      ▶秦置县,以产美玉闻名。<

  • 和氏

    引用解释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