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自文章亦可怜,不消一事已为贤。
意思:幸运的是自己文章也可怜,不消一事已是贤。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嘲任昉》
全文赏析
幸自文章亦可怜,不消一事已为贤。
何如却逐虫儿去,忍耻更来王亮前。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诗人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自责。
首先,诗的第一句“幸自文章亦可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文学造诣的肯定和欣赏。这里的“幸自”表示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感到庆幸,“文章”则是指诗人的文学创作。诗人认为自己的文学才华是值得珍惜和欣赏的,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表达。
然而,诗的第二句“不消一事已为贤”却来了个急转弯,诗人开始自我批评。这里的“一事”可以理解为诗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者一个行为,诗人认为这个小事或者行为已经足够表现出他的贤能。这里的“已为”表示诗人认为这个小事或者行为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再做其他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贤能。
接着,诗的第三句“何如却逐虫儿去”是一个转折,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这里的“虫儿”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诱惑或者困难,诗人认为自己应该远离这些诱惑和困难,而不是被它们所吸引或者困扰。这是一种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调整。
最后,诗的第四句“忍耻更来王亮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愧疚。这里的“王亮”可以理解为权威或者榜样,诗人认为自己应该像榜样一样忍辱负重,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诱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这里的“忍耻”表示诗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愧疚和自责,“更来”则表示诗人要改变自己的行为,重新做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反思和自责,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调整,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要远离诱惑和困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是值得赞赏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