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丹阳舍舟登车渡江》 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

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

意思:篙师喜欢告诉你知道吗,江面清晨镜样平。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丹阳舍舟登车渡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夜泊舟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等待天明的无奈心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句“小泊楼船铁瓮城,勿勿又作绝江行。”交代了诗人泊舟的地点和匆匆赶路的行程,展现了旅途的奔波和辛苦。 颔联“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通过描写烛光和鸡声,表现了诗人等待天明的焦急和无奈,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寂寞的氛围。 颈联“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则通过描写水底的寒霜和月升的时间,展现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尾联“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诗人通过篙师之口,传达出一种安慰与希望,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和平静江面的出现,表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希望并存的情感。 整首诗用语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泊楼船铁瓮城,勿勿又作绝江行。
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
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
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篙师

    读音:gāo shī

    繁体字:篙師

    意思:(篙师,篙师)
    撑船的熟手。
      ▶唐·杜甫《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宋·叶适《上滩》诗:“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 好语

    引用解释

    1.赞扬、称颂的话。《史记·南越列传》:“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説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復归,亡国之势也。” 唐 李贺 《沙路曲》:“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汇解:“好语,谓民间称颂之语。”

    2.指仁义之言,善言。《世说新语·言语》“ 魏明帝 为外祖母筑馆於 甄氏 ” 刘孝标 注引《魏末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