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木芙蓉的诗句木芙蓉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木芙蓉 【作者】霍总 【朝代】唐代 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馀。 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 孤秀曾无偶,当门幸不锄。 谁能政摇落,繁彩照阶除。 木芙蓉 【作者】刘兼 【朝代】唐代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 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2.描写冰凌花的诗句诗: 冰为蜜友雪作邻,与梅共结傲寒心。 花开不须绿叶护,黄金披甲自带兵。 词: 点绛唇(冰凌花) 裸玉缠冰,掀开脂灌金涂顶。俏香媛 颈。又引荒原醒。 药善婵身,林海兜其影。勘千岭。入 仙人境。若睹堪为幸。 现代诗: 冰凌花 ——致黄星辉先生 作者:小蛮 谁能把言词高举过头顶 像岩石高举着冰凌花 像拓荒者把征服的心 高悬在毗斯伽山顶 可有人为此聆听 它们根须里饱满的苦汁 怎样汲取圣灵的哀歌 努力忍耐着 可有一把刻刀,能把它从寒风中浮现出 能把圣所的光辉 雕凿在它的周边 如果它和某一个词刚好契合 便解开暗锁——它受过的教诲 在漩涡的中心平息风暴: 并送它直达本源的彼端? 现在,最小的那一个,终于轮到你发言 你要把你咏哦的激情,全部隐藏好 不要给瞻仰你的土地留下虚影 不要膝盖发抖 好像亚伦,好像亚伦的儿子们 不要急于为自己争辩 当末日审判来临时 当花朵挨着花朵 它们彼此交换着祭品的香气时 3.采莲曲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罗裙什么采莲女的《采莲曲》这首诗描写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衬托采莲女子的美貌。 原诗: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释义: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扩展资料: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曲二首 4.描写鸢尾花的诗句未必菖蒲花,只向石城生。 自是使君眼,见物皆有情。 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 但是不可以 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 当天色转晴 风转冷 当我们 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 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而此刻菖蒲花还正随意绽放 这里那里到处丛生不已 悍然向周遭的世界 展示她的激情 她那小小的心 从纯白到蓝紫 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 请让花的灵魂死在离枝之前 让我 暂时逗留在 时光从爱怜转换到暴虐之间 这样的转换差别极微极细 也因此而极其锋利 尤其是 我曾经 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 5.描写宫墙的诗句《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桂和兰体现宫殿华丽。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 年代:宋 作者: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灯山上彩 ,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俱见《东京梦华录》卷六 ),而是避实就虚,写花枝袅娜,月光皎洁,宫殿华丽云彩绚丽。从虚处着笔,本词就避免了一般化,从而令人读后有新颖之感,并能唤起美好的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