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平凉市的美的作文平凉铁中似火红的朝阳冉冉升起像无数个飘动的红领巾,指引我前进!平凉铁中如野地上的绿荫焕发生机。 像百草园中的康乃馨温情无比!平凉铁中春风和煦暖意洋洋,我们在您的摇篮中茁壮成长。今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笑声欢畅书声琅琅。 明天我们将带着您的叮咛起航。啊!我的老师,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您的秀发不再飘逸,您的脊背不再挺直,五线谱画满了您的脸,那是您对我们深深的期盼!啊!我的母校--铁中,您虽然年青,却超凡脱俗。 啊!成长中的铁中,您更似一只振翅起飞的雄鹰,去开拓一片蔚蓝的天空!啊!铁中!前进中的铁中,腾飞中的铁中,我爱您的坚毅,我爱您的刚强! 指导教师:康燕 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铁中的一片深情.写得非常好。 2.《平凉》 翻译译文: 春天的景色一片寂寥冷清,太阳斜斜的照着,在平凉城的西北遥望远方。只有青草萋萋,昔日横行霸道的帝子王孙已不见踪迹。 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想要投笔从戎到万里外建功立业,封侯显赫,但惭愧的是做学问的我已经两鬓班白了。 原文: 《平凉》 明代: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释: 1、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 2、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 3、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 4、如云:形容奇多。 5、秦兵:指明朝军队。 扩展资料: 《平凉》赏析 首联是景中有情(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哀景衬哀情)。先是描写西北边塞平凉城冷落、萧条的春天之景,抒发了因土地尽失而黯然神伤的情感。 尾联使用用典的手法,借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示自己愿意效法班超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的完整的事业。却又叹息自己如今两鬓斑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壮志难酬)。 整首诗来看,诗中将塞外风光与人生感喟融为一体,渲染夕阳下平凉凄迷荒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想仿效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更流露出诗人的遗憾之情,既对自己在谈经中虚度年华深感愧疚,又对自己想在边塞为国效力却已力不从心深深叹息。 3.描写平凉风景的一段话大约100字万物葱绿的春天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6月22日到了,太阳直射立于北回归线,夏天这个流火的季节又来到了。夏天是个变脸的季节,它时而哭,时而笑。 一会儿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骄阳似火;一会儿天低云暗,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一会天公大发雷霆,电闪雷鸣;一会瓢泼大雨,倾盆滂沱,;一会儿潇潇雨歇,虹桥飞架南北。夏天就如同孩子的脸一般,没有征兆地变换着。 夏天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季节。一切都在肆无忌惮地疯长,尤其是那夏天的绿色,又浓又深,霸占得漫山遍野,虽然是映衬着花朵,但事实上却是绿肥红瘦。 雨后春笋一夜间冒出大地,竹子快速成长,关节胀得直响,原上芳草萋萋离离,林间参天大树又增加了一圈年轮。 4.关于甘肃平凉的一些历史甘肃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甘肃平凉有过一点比较大的事件:平凉劫盟,具体如下 平凉劫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指唐朝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时,发生的吐蕃武力劫盟事件。 背景: 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 783年,唐朝发生了“朱??之乱”,叛臣朱??攻占长安,德宗出走奉天。 吐蕃权臣尚结赞请求出兵助唐收复长安。 德宗派崔汉衡出使吐蕃,“许成功以北庭、伊西(今新疆北部)与之。”784年,唐、蕃联军击破了叛军于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 此时吐蕃军因气候炎热,加以疾疫流行,撤兵西去。唐军收复长安。 吐蕃军并未参与彻底平定朱??之乱。 唐朝遂以此为借口,不答应给吐蕃以北庭、伊西等地,只许厚给缯帛。 尚结赞对唐朝食言毁约深表不满,决计报复,并准备乘机除掉唐朝镇守西北地区的三大将领。 尚结赞认为“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787年5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是尚结赞报复唐朝和企图除掉唐朝三将的具体行动。 过程: 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今陕西省陇县)、?、宁(今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共击退军,10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 尚结赞既不断遣使向唐求和,又派兵攻取盐(今宁夏盐池县北)、夏(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二州。 唐德宗担心将帅生事邀功,力主罢兵而与吐蕃和盟。 12月,罢李晟兵权。787年3月,吐蕃又遣使求和,唐将韩游?觉察到吐蕃求和的反常:“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但是德宗仍然主和,甚至还想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答应与吐蕃和盟。 德宗命崔?燃薪嵩蓿薪嵩抟怨榛寡巍⑾亩荩硎尽俺弦狻保固岢銮胩瞥苫氍{主盟。唐朝答应派浑瑊为会盟使,崔汉衡为副使。 会盟地点几经磋商,最后决定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 事件: 787年5月15日,唐蕃会盟于平凉。 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做好劫盟的准备。 浑瑊在出发前,李晟警告他,此次会盟非比寻常,必须严加防备;但是唐德宗却命令浑瑊,不要猜疑对方,要表示会盟的诚意。 致使浑瑊首鼠两端,莫衷一是。 会盟开始前,浑瑊等人应尚结赞之请,退去甲胄,入幕更着礼服。 此时,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号令下,从四面蜂拥而至,浑瑊觉察后果断从幕后逃出,乘马突围,唐朝会盟官员自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扣押,其余随从将士全部被杀。 此次劫盟突袭事件,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 尚结赞又大掠邻近诸州县,然后退至清水县境内。 影响: 平凉劫盟事件后,唐德宗深悔坚持与吐蕃会盟的失误,为尚结赞求和说项的唐将马燧,也被唐德宗罢免了军权。 尚结赞除掉唐朝西北三将的企图终于得逞。 然而,此后30余年唐蕃之间未能和盟,直至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双方才再度和盟。 5.写出描写小草的诗句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腊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 6.写一段关于介绍平凉的导游词50字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平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地,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7.描写老师的诗句有那些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