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七律长征描写千山的诗句

1.《七律长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和“千”泛指经过的(山水很多,也说明克服的困难很多 );“水”,诗中写了( 金沙江)、(大渡河 );“山”,诗中写了(五岭 )、( 乌蒙)、(岷山 )。

本诗全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二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建福出发,于二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wei1yi2):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二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2.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万水千山中的水具体指什么,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来写的。

万水千山中的水具体指金沙江和大渡河,山具体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这五岭和乌蒙山。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不怕”二字是全句之眼,也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举重若轻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简介: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3.七律长征第( )句具体些红军不怕远征难其中第( )句和第( )句描

《七律·长征》描写情况是

1、第(三、四 、五、六)句具体写红军不怕远征难

2、第(五、六)句描写万水千山的水

3、第( 三、四、七)句是写万水千山的山

4、第( 二、八)句是总结全文的句子

备注: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