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赞美苏秦张仪的名句赞美张仪名句: 苏秦: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司马光: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而仪、秦、衍最著。 苏轼: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司马迁: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 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 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赞美苏秦名句: 荀子: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 张仪: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吕氏春秋·知度》:“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 司马迁: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贾岛: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说处,乱山秋尽有寒云。 苏轼: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司马光: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而仪、秦、衍最著。 王安石: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2.关于苏秦的成语苏秦事见《战国策·秦策》、《史记·苏秦列传》。与苏秦相关成语主要有: 悬梁刺股 纵横捭阖 合纵连横 前倨后恭 【悬梁刺股】:其中刺股指苏秦事。《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纵横捭阖】:“纵横捭阖”起于《鬼谷子》,但真正的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学生:苏秦和张仪。 【合纵连横】:其中合纵指苏秦事。《战国策·秦策》: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前倨后恭】:《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3.秦时明月形容纵横家的诗盖聂 羁旅三千,泊行无岸。 仗剑天涯,征途漫漫。 君倚翠松,落日临风。 烟影犹在,长谷已空。 黄沙半卷,薄雾迷朦。 凡世之大,难觅郎踪。 纵横万里,飘如飞蓬。 举杯堪问,何为英雄。 盖聂 师承鬼谷纵横家 渊虹独步天下甲 举手可定王朝路 义助苍生当仁侠 盖聂:三十岁,纵横家,气质从容淡定,处事冷静。被称为秦国最强的剑客,但是却意外地从秦国叛逃,带着故人之子天明,亡命天涯。剑术出神入化,佩带名剑渊虹(十大名剑之二)。 天明 少不更事戏乱世 却负家仇卷生死 少年英杰天下纵 非攻墨眉剑锋指 希望你满意……! 4.描写范蠡的诗词《春秋战国门·范蠡》【唐】周昙 西子能令转嫁吴,会稽知尔啄姑苏。 迹高尘外功成处,一叶翩翩在五湖。 《范蠡》【唐】 陆龟蒙 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 《经范蠡旧居》【唐】张蠙 一变姓名离百越,越城犹在范家无。 他人不见扁舟意,却笑轻生泛五湖。 《和赵宫保别杭州》【宋】曾巩 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更应准拟须乘兴,范蠡扁舟去却来。 《失题三首其一》【宋】苏轼 木落沙明秋浦,云卧烟淡潇湘。 曾学扁舟范蠡,五湖深处鸣榔。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