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生活的诗句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人生的愁恨。李煜处在人生的绝路上,已经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回顾着滔滔江水一般流逝的时光,春花秋月,年复一年,四十年的往事涌现在心头。小楼东风,春光又新,但可惜是最后的时日了;月色依旧,可惜已经不是旧时的家园。春花秋月触发着内心无限的愁恨和悲哀。 书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家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时所作。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了。 陆游从小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一生怀着一颗爱国赤心,日夜盼望着驱琢金统治者,收复失地。可是南宋王朝始终以苟且偏安为基本国策,以皇帝为首的整个统治集团久已安心于屈辱的生活,不想再图振作。陆游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底下,就使得他终生无法施展其怀抱,实现其理想。到了六十二岁闲居家乡时,回顾过去的壮志,看看当前的现实,不能不感触万千而见之于此诗。正因为这样,所以诗中一面追述他早岁的豪迈气概和人民抗金的英雄事迹;一面感叹自己报国的壮志为酬,朝中无人能象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为国出力,从而使诗中充满着苍凉沉郁的情调。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题 】:相见欢 【内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秋夕①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中“银烛”指白蜡烛。烛光清幽,陈设华美而气氛黯淡,衬托出宫女的孤寂。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可看出时已秋季,小扇已非驱热之物,但宫女仍然用它来扑打流萤,可见她是多么百无聊赖。夜深阶寒,夜凉如水,但被人遗忘的宫女仍然没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闪烁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牵牛、织女二星。 纳兰性德《虞美人》——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赏析: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2.古代描写生活苦的诗句有哪些1. 《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与生活有关的古代诗句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南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描写平淡生活的古诗句一、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二、淮中晚泊犊头 【作者】苏舜钦 【朝代】宋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三、夏日三首·其一 【作者】张耒 【朝代】宋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译文 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四、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五、社日 【作者】王驾 【朝代】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5.写出关于农村生活的古诗句《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 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 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 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 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 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 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 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 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 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 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 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 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 6.关于生活的古代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7.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与小女》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6.崔道融《溪居即事》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8.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10. 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 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 手里牵着老黄牛. 11.春山游骥图 人人说道, 牧童尚小. 那是我, 独享最好. 多梦季节, 知音非少. 看: 鸟儿唱, 鱼儿游, 马儿跑. 春光依旧, 红颜已老. 只可惜, 旧情未了. 朝思夜盼, 问君知否? 有: 片片云, 淡淡风, 青青草. 附: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