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侧面描写写景的句子哥哥走了,秋姑娘站上自己的岗位,秋天开始了。 植物园里,柳树脱去它绿色的衣服,换上黄色的长袍。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叶子纷纷落下,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枫树的叶子红如火,不愧为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松树仍然一片翠绿,勇敢地面对秋天。树上的鸟儿跑哪去了?它们正飞向北方呢!果园里,果子成熟了。 你看,苹果露出它那红通通的脸蛋,正冲着我们笑呢!葡萄的颜色是紫色的,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让人爱不释手。梨子黄黄的,上面大,下面小,就像金黄色的大葫芦……这些各种各样的果,把果园点缀得多姿多彩。 花园里,菊花、茶花都争先恐后地开了。一朵、两朵、三朵……其中最美的就是菊花了。 蓝菊、红菊、墨菊等,各色各样的菊花让人喜欢。秋天,它为我们奉献果实,带来花朵。 我真喜欢秋天。 2.形容关于从侧面描写景色的句子有哪些1.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2.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3.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4.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5.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6.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7.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8.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9.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10. 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 11.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12.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13.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14.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15.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3.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景物的句子秋色赋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是啊!秋风吹过,秋雨掠过,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金装。 登高远望,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 满地的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色毯子。 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有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 我爱看中秋夜皎洁的明月;爱看迎泽公园美丽的秋菊;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爱看清澈的汾河水辉映蓝天;更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缀满枝头。 秋天,菊花就迎着寒风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傲然独放。 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 五颜六色,把秋天打扮的漂漂亮亮。不是有那么一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崛涠山满山红叶,红的像火焰,像晚霞,好像对寒秋不屑,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美丽的秋色,怎能不让人喜欢! 走进秋天 我们走进秋天,那稻穗儿、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那美丽的野菊花也香了那一条条田间的羊肠小路。 稻穗儿成熟了,那金黄的脸儿犹如一颗颗美丽的金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向日葵成熟了,个个低头弯腰,仿佛像一个个老爷爷正弯着背行走。 苹果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棉袄,仿佛一盏盏红灯笼挂满了每个枝头。了每个枝头。 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紫珍珠一样,一串串的多美啊! 玉米举着红缨儿开心的合不拢嘴,似乎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似乎被别人表扬过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儿。 秋天野菊花也香了,我走在田间羊肠小道上,轻轻一闻那野菊花的香味,好比一朵朵玫瑰、金银花、喇叭花、仙人掌花一样好看,一样美丽。 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油黄的向日葵,火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是这样的美丽! 啊!秋天是多么五彩缤纷!你是多么光彩啊!你是多么崇高啊!你不仅是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我要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我们带来了食物,给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丽。 啊!秋天,你是多么的伟大! 晚 霞 今天吃过晚饭后,我和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我们玩了一会儿,玩累了,便躺在柔软沙地上,望着天空,突然,一片晚霞飘浮到了我的视线当中,我向四周看了看,看到了更多的晚霞我仔细的看了看,发现晚霞像许多东西。 有的晚霞像一只老母鸡,带着一只只皮披着黄色羽毛的小雏鸡,后边有一块晚霞紧紧追来像一条恶狗,突然,母鸡转身去,母鸡转身去啄恶狗,把恶狗给赶走了。 有的晚霞像十几匹骏马,它们在原野上飞驰着,似乎在比谁跑得最快,过了一会儿,一匹马首先冲过了终点,它就是马群里的强者,它就是马群们的领跑者.我想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争当第一名,不能落后于他人。 有的晚霞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他们时而在河中戏水;时而在河边捡石子;时而在树阴下摔跤时而又在树上采果子……他们玩得开心极了。 晚霞真美,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姥爷家的小院 清晨,一阵银铃般的鸟鸣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我睁开蒙眬的睡眼,穿上衣服,来到姥爷的农家小院。我仰望天空,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小院迎着初升的旭日渐渐地活跃起来。 瞧,公鸡昂着头,挺着胸,雄赳赳地走上了院墙,“喔喔”地叫了起来;小鸟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好像一个个快乐的音符;烟囱上冒出了袅袅的炊烟,是那样的温馨,我想肯定是姥姥开始做饭了。 吃完早饭,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 小院里一下子明亮起来。牡丹、月季、君子兰……一个个迎着阳光竞相开放。 牡丹花开的正鲜艳,一朵一朵好似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红的、黄的、粉的月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仿佛亭亭玉立的少女。 君子兰在墙角怒放着,可它并不招摇,好像在显示它君子的风度。 院子中间有一棵杏树,它在群花丛中显得那样挺拔,它用力向四周伸展着自己的纸条。 枝条上,一片片椭圆形的小叶子,翠绿欲滴。拨开茂密的叶子,我还看见了一个个小杏,仿佛一个个跳动的小心脏,向我们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更令我惊奇的是,院门口的一丛竹子,居然每片叶尖上都挂着一颗小水珠。我问姥爷,为什么每片竹叶上都挂着一颗晶莹的露珠。 姥爷告诉我,竹子在夜间尽量的吸收水分,供给它生长的需要,直到传到叶尖上。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一片浓绿,正是它生命力的显现。 时间渐渐到了中午,在湿润的泥土气息中,我闻到了一阵阵扑鼻的清香。抬头一看,原来是院子外面那可槐树上飘来的。 洁白的槐花开满枝头,犹如一座银山。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槐花开”呀!一只只蜜蜂嗡嗡的闹着,为小院更添一份生机。 这就是姥爷家的小院,生机勃勃的小院!看清楚!这是4篇!别当一篇炒。 考资料: /z/q778192681.htm?fr=qrl&cid=219&index=1&fr2=query。 4.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古诗句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如杜。 5.侧面描写景的片段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有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 我爱看中秋夜皎洁的明月;爱看迎泽公园美丽的秋菊;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爱看清澈的汾河水辉映蓝天;更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缀满枝头。 秋天,菊花就迎着寒风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傲然独放。 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 五颜六色,把秋天打扮的漂漂亮亮。不是有那么一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崛涠山满山红叶,红的像火焰,像晚霞,好像对寒秋不屑,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美丽的秋色,怎能不让人喜欢。 6.描写道路两旁的景物的句子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时刻。 天空象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 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 街道两旁店肆林立,薄暮的夕阳余晖淡淡地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眼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繁盛的洛阳城晚景增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 行走着,身前身后是一张张或苍迈、或风雅、或清新、或世故的唐人脸庞,车马粼粼,人流如织,不远处隐隐传来商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偶尔还有一声马嘶长鸣,萧睿自感犹如置身于一幅色彩斑斓的丰富画卷之中,禁不住停下脚步,眼望着血红的残阳,复杂的眼神意欲要穿透回自己那个一千多年后的时空。 随意在繁闹的大街上徜徉着,脚下一片轻盈。绚烂的阳光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盛唐民众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数千年历史长卷在脑海中浮现,洛阳的景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热风拂面,行走在唐人间,萧睿眼望着体味着这盛唐洛阳的繁华喧嚣,心头没来由地一喜,又是一叹:洛阳,是当时的世界名城,丝绸之路的东端,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然而,这座名城又无数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军对垒的战场,宏伟的宫殿,繁华的市区,几度化为丘墟,又几度繁盛。 无论是城中车水马龙的闹市,还是城外高山流水的庄园,都带着梦一样的神采,带着诗人笔走龙蛇的余香,带着酒客们畅饮流连的欢笑。此时的陪都洛阳,被诗人们写进了诗句里,写进了**里,塞在了一个酒坛里或者一个箱子里,或孤饮,或聚会,或行走。 这是一条幽静得近乎死寂的小巷。萧睿抬头望了望天,天色湛蓝阳光毒辣,丝毫也找不到戴望舒笔下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前行”的寂寥雨巷的感觉,只好暗笑自己有些无聊,这才缓步向前行去。 小巷两边是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临近平民院落的院墙,有些院墙上还铺陈着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爬山虎藤蔓,在狭长的阴影下,似乎将这夏季洛阳的闷热扫荡走了一些,有了些许清凉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