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化学变化有关的诗句

一、写出含有化学变化的诗句,写出是神马化学变化

1、千击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派,要留清白在人间.CaCO3=CaO+CO2↑(条件:高温)CaO+H2O= Ca(OH)2Ca(OH)2+ CO2= CaCO3↓+H2O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融化的蜡油(烃与氧气)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大分子有机物燃烧).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炸,火药.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3CO↑+Fe2O3=高温=2Fe+3CO2↑,其中还有物理熔化.6、胡粉入火中,色坏还为铅.Pb3O4 + 2C ——→ 3Pb + 2CO2↑,古代炼丹.7、百年陈酒十里香.CH3COOH+CH3CH3OH=CH3COOCH3CH3+H2O(脂化反应),乙酸乙酯有香味.⑧、看酿酒 唐 王绩 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C6H12O6==2C2H5OH+2CO2,无氧呼吸.9、犹比至元无事日,印文铜绿长苔钱.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铜生锈.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机物的氧化,腐烂.1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

二、与化学有关的诗句

化学之歌

周其凤-北大校长

(抒情空灵)

演唱现场

化学究竟是什么 化学就是你 化学究竟是什么 化学就是我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你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我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你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我

(跳跃轻快)

1)父母生下 生下的你我 la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 的消化系统 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

记忆和思维活动 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 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 描摹描摹

你我的喜怒哀乐 也是化学神出鬼没 也是化学物质的 神出鬼没(副歌 宽广)

化学 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

哦 化学 难怪你不能不火

哦 四海兄弟 我们携手努力

哦 为人类的航船 奋力扬波(结尾:奋力扬波)

北大神曲《化学是你

2)你我你我 要温暖漂亮 lalala化学提供 衣装婀娜

你我你我 要吃足喝好 lalala化学提供 营养多多

你我要飞天探地 化学提供动力几何 化学提供动力几何 动力几何

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 也是化学密码解锁 也是化学为生命 密码解锁

(副歌 宽广)

化学 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

哦 化学 难怪你不能不火

哦 四海兄弟 我们携手努力

哦 为人类的航船 奋力扬波 (结尾:奋力扬波)

三、含有化学变化的诗词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四、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诗词谚语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答案:B F

五、有关化学的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CaCO3分解

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CaO

粉身碎骨浑不怕,——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

杜甫的【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把它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珍珠是珍珠贝的外套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集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无机质。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遇潮,和水及二氧化碳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变成了红色液体

杜牧的【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的成分是石蜡,属于固态烃,熔点很低,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该反应放热,使蜡烛融化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