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日常生活的诗句描写日常生活的诗句: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6.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描写日常“生活情景”的诗句有哪些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代:白居易《池上》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唐代:白居易《观游鱼》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代:杜牧《秋夕》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3.形容生活水平的名言、诗句、歇后语挨家挨户 每家每户,户户不漏。 挨,依次,顺次。 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安家乐业 犹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 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安家落户 安:安置;落户:指定居。 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白手成家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白手兴家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 败国丧家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败国亡家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保家卫国 保卫家乡和祖国。 不识东家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仇人;聚头:聚会。 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称家有无 称:适合,相符。 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成家立计 犹言成家立业。 成家立业 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尺二冤家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打家劫舍 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打家截道 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打家截舍 指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同“打家劫舍”。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家风范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 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当家理纪 指管理家务。 当家立计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当家立纪 指管理家务。 当家立事 主持家业。 当家立业 主持家业。 当家作主 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荡产倾家 指丧失全部家产。 灯火万家 家家都点上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东家西舍 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东家效颦 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对头冤家 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儿女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发家致富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伐冰之家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法家拂士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 指忠臣贤士。 泛宅浮家 指以船为家。 分家析产 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同“分烟析产”。 丰屋蔀家 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 也比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浮家泛宅 泛:漂浮;宅:住所。 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黼国黻家 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富家大室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家巨室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室大家 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改换家门 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告老在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孤家寡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 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故家乔木 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 ②喻指乡贤。 国仇家恨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国而忘家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国尔忘家 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国耳忘家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国家栋梁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 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破家亡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黑家白日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胡越一家 比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 犹言四海一家。 欢喜冤家 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 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会家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同“会者不忙”。 毁家纾国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同“毁家纾难”。 毁家纾难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机杼一家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家败人亡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家藏户有 指家家都有。 家长礼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同“家长里短”。 家长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常便饭 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家常里短 犹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成业就 指有了家产。 家丑不可外谈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同“家丑不可外扬”。 家丑不可外扬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4.写出关于农村生活的古诗句《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 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 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 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 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 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 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 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 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 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 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 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 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