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说别人的诗句1、唯正己可以化人,惟正心所以修身。——曾国藩 【释义】 只有正自己可以改变人,只有正心之所以修身。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明代政治家钱琦 【释义】 治人者必须自己先治、责任人必须先从责任、成年人必须自己先完成。 【钱琦】字相人,是清代官员。一字湘纯,号屿沙、述堂,晚号耕石老人。作品有《台湾竹枝词》、《台湾竹枝词·竞渡》。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释义】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论语.子路》】《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4、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钱大昕《弈喻》 【释义】 我想我失去了并且没有时间,什么时间议论别人呢! 【《弈喻》】《弈喻》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一篇散文。该文寓意深刻,以下围棋为比喻,阐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的道理。弈喻,即以弈喻,弈在此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5、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释义】 身体力行,别人就会听从;只说不做,别人就会不听。 【出处】《后汉书·第五伦传》:“故日:‘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释义: “所以说:‘本身不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用身教的人从’,以言教的诉讼。“)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弈喻 搜狗百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搜狗百科-曾国藩 搜狗百科-钱琦 搜狗百科-论语·子路 2.形容少说话的诗句有哪些1、只恐近来情绪,似风前秋叶。 解释:还不如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出自:《好事近·相见两无言》 作者:李之仪(宋) 2、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解释:都不要说话了桃花梨花都要谢了,赶紧干活吧。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 作者: 苏轼(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解释:默默无言,孤孤单单,我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与 我相伴。 出自:《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唐) 4、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解释: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 终不可改变。 出自:《唐诗纪事·卷十八》 作者:李白(唐) 5、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解释:但是看上去是一副赤血忠心的样子,谁能想得到其实全都是骗人的假话。 出自:《天可度》 作者:白居易(唐)。 3.有形容个人忍耐坚强的诗句吗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4.形容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说别人的诗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译: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常用来表示只有自己的品性端正才教导他人,使人向你学习,品行不正的人是没有办法使人信服的。 由于原句较冗长,现代写作与日常对话中常用“以身作则”代替原句,相比原句更精简也更符合现在人的日常沟通。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扩展资料: 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ēn zuò zé,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出自《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巴金先生在文章《家》中写道:“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因首次被巴金先生使用,后被广泛使用于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身作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