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散步的诗歌《很想在月光下与你散步》 很想在月光下与你散步 最好踏雪 轻赴村外 在雪停风落 万籁静寂的夜 听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我要诉尽思念 我要捧着你的脸 吻暖你长久冰冷的唇 很想在月光下与你散步 听我们的脚步发出的声音 不论那时 你已老去 还是富有青春 我都愿意等 在故乡的某一个冬天 一次没有限期的约会 北极君诗歌集《心灵的痕迹》 2.《散步》的优美的句子,段落,诗歌,并且赏析《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3.形容散步的诗句1、《春朝闲步》唐代:杨师道 原文: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 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译文:在休假的时候非常清闲,清晨的时候在北边树林散步。池塘边草木茂盛,兰花在幽静的地方生长。 2、《除草》唐代:杜甫 原文: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译文: 清晨在树林中散步,江边的美景让人感到忧伤。光芒照在我眼中,还怎么能待到秋天。 3、《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一作寄李舍人)》唐代:卢纶 原文: 延步爱清晨,空山日照春。 蜜房那有主,石室自无邻。 译文:清晨的时候非常喜欢散步,春天的太阳照耀着山峰。蜜房里没有主人,石室自然没有邻居。 4、《海珠寺 其一》明代:冯元基 原文: 长歌游宝地,延步爱清晨。 烟气笼青阁,晴光转绿苹。 译文:在这个宝地放声高歌,清晨的时候非常喜欢散步。烟气笼罩着青色的阁楼,太阳光照射着绿苹。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