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唐朝藩镇割据的诗句

1.关于唐朝藩镇割据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邦联制:指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国家联盟。其主要特点是: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邦联一般没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其成员国根据互相签订的协约明确表示让渡或委托邦联机构某些权力;邦联各成员国各自仍保留对内对外的主权,保留本国政府机关的一切职能,并有权自由退出邦联;邦联设有各成员国的协商机构,其决定只有在各成员国政府的认可后才具有法律效力。英联邦,独立国家联合体,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一些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地区性或跨地区性国家组织均属于此范畴。

由此可见,唐朝的藩镇割据既不是联邦制也不是邦联制。藩镇割据只是唐朝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现象。

2.形容兵燹的诗词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局势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是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而夺取皇位的。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节度使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小结: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分裂时期,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用史实说明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使得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周世宗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进行改革,使后周国力大为增强,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3.唐代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回事

唐玄宗统治前期,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军镇,又称藩镇。

军镇 管辖几个州,主将叫做节度使。节度使的地位和宰相相当,宰相往往出任节度使。

节度使有功也可以入朝做宰相。这就是所说的“出将人相”。

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就是节度 使。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和地方的豪强地主勾结起 来,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叛乱平定之后,节度使各自为政

后来甚至出现节度使死后,子孙世袭,逼迫朝廷不得不承认的局面。唐朝的中央集权大为削弱,藩镇割据的局 面从此形成。

藩镇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局面持续了100 多年,直到北宋初年解除了藩镇的兵权,割据局面才宣告结束。

4.唐朝灭亡真相的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这是因为参与平叛的各位将领,几乎都被唐朝政府授以节度使之名,并在内地广泛建立大军区,使节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行,这就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此外,参与叛乱的大部分将领、士兵依然存在,他们虽然投降了,但割据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而朝廷没有力量消灭他们,就只能安抚他们,期望他们能改过自新。

在各藩镇中,有一部分能够服从中央指挥,但相当数量的藩镇存在不同程度的割据,其中平卢、成德、魏博三镇的割据性最强,被称为“河朔三镇”。在这些藩镇中,节度使父死子继、自辟僚属、财政自治、掌控军队。

而各个藩镇之间,为了各自利益,还经常爆发战争,使国家处于长期战乱之中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于藩镇自雄,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

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更加无法控制。唐朝中央也只能听之任之,通过仅有的几个直接控制区域,艰难维持“大唐帝国”的统治 。

5.唐朝藩镇

唐史大家张国刚的博士论文就是《唐代藩镇研究》,你可以去网上买一本大约21块钱。

因为唐代的藩镇太多,我给贴一张地图吧。唐代藩镇本是边境作为防御四夷而设置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各地建立了大量藩镇,最著名的有河朔三镇,卢龙镇(范阳),成德镇,魏博镇,另外还有位于山东的平卢镇(淄青),此四大藩镇自安史之乱,一直到五代中期,始终扮演者重要的政治角色。

藩镇割据也最终导致了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比如五代朱温的后梁是宣武节度使出身,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都是是河东节度使出身,前蜀王建是西川节度使,后蜀孟知祥也是西川节度使,吴杨行密是淮南节度使,吴越钱鏐是镇海节度使,楚马殷、闽王潮、南汉刘、南平高季兴等都是由一方藩镇割据而形成。

如果你很有兴趣,可以读一下唐玄宗末期到五代部分的《资治通鉴》,不难读,读完之后,肯定大有收获。 。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