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梯田的诗句山有多高水长在 一句话说尽云南地理特征,内涵深,包容广,所指准,把云南绝岭绵亘、泉溪滴流图,"山有梯田坝有海,谷有红河岭有泉"画面一一包揽。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独特地理现象,说的是哈尼梯田。哀牢山泉涌汩汩,流水潺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 哈尼梯田之最壮观者,当属元阳县。秋收之后,早春之前,是观赏哈尼梯田的最佳时节。逆光下的层层梯田有如面面明镜,一层层亮得耀眼,大者如曲池,小者似碎镜,依山势而层层弯曲,顺坡度而块块递进。 间或有汉子牵牛犁耕,一牛在田,几无可转身的余地,或有更小者,只如同一个洗衣盆大小;间或有几个妇女头勒背篓自田埂上走过,远远望去,犹如在镜子阶梯上行走。走近看时,田埂宽仅1尺,绿草茂盛,根系发达,抓住田埂使其坚固。每块田埂边,均有往下淌水的出口,由上而下,层层涵养,而最高处的田块,却是从泥墙中渗出水来。此水何来?追根寻源,水自山里来,水自草中来,水自树下来,这是"山有多高水长在"的原由和根据。 "树能'扯'水,树能保水",这是云南民间的朴素说法。不论山再高、坡再陡,只要有树,有森林,庞大错综的根系便成了涵养水源的依靠,就能把水从低处"扯"上去,让水往高处流。尽管地表看不见水,而地下水位却提高了,当积蓄到一定的量,便自然而然泉涌水溢了。一个"扯"字,有扯上和扯住之意,道尽了"山高水长"的无限奥秘。 2.美丽的龙脊梯田作文在桂林旅游的时候,我们去了龙脊,一路上到处都是些花花草草和起伏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山路把我和另外两个小朋友都晃晕车了。 车停在了龙脊梯田的大门口,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出发。一到那里,我就被眼前那奇妙的梯田吸引住了,全忘记了刚才的晕和累。 一层层梯田仿佛象楼梯一般,特别是往远处看,山上的雾刚好就笼罩在梯田的上方,这梯田就像是天堂的天梯。这里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美丽。 一路上,好多壮族人搭起棚子,摆放好多壮族的衣服供人们拍照。我挑了一套黄色的服装,背上小背篓,在美丽的梯田边留影,我觉得自己就是壮族小姑娘了。 终于到了最美的景点“七星伴月”,我们上了观景台,看见了八座山顶上是光秃秃的,因为是秃的,才形成了七颗圆圆的“星星”伴着一个圆圆的、大大的、白白的“月亮”的奇妙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很高兴。 导游说,现在是七月,到了十月龙脊梯田最美了,满山金灿灿的稻谷,美极了!你是不是也动心了呢?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那里看看哦。 3.描写龙胜龙脊梯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景色的句子,请大神帮忙龙脊梯田的景色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幻无穷。开春之际,灌满水的层层梯田映衬天光,如根根银带相叠;夏日,绿油油的禾苗随风翻卷出道道绿波;金秋时节,漫山铺金,层层梯田若级级金阶,梯田环绕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隆冬,银装素裹,把梯田和山寨都嵌入冰雕玉砌的童话世界。 一层层梯田似一圈一圈年轮,最早的龙脊梯田是近千年前的龙脊先民用血和肉砌出来的。在周边到处还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的时候,在人们难以想象的陡坡上,凭着卓越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龙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4.描写“梯田”的诗句有哪些1、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2、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3、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4、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5、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清代: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5.关于龙脊梯田的作文国庆期间,我们开车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了遥远的广西龙胜,一路上到处都是奇花异草和连绵起伏的山峦,把车停在龙脊大门口,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壮族山寨进发。 踏着石阶,一步步向上走,透过树林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稻田好像在等待我们去做客。龙脊梯田是从元朝就开始开垦了,在清朝初期才完工,距今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啦。它规模宏大,不过最大的一块田还不到一亩,有个传说是这样形容每块田的小:有个地主要农夫耕完山脚的206块田,农夫把地耕完后,数来数去一共只有205块田,怎么也找不到那最后一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雨衣准备回家,竟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雨衣下面! 穿过一片片密林,跨过一条条溪流,眼前一下子豁然开朗,金黄色的梯田像一副巨大的抽象画,更像是可以登天的楼梯,那稻田间的石板路像无数条正在山腰间飞舞的巨龙。到处布满沉甸甸的稻谷,空气中弥漫着稻米的香味,几位农民正在辛勤地劳动呢。走了几个小时感觉有点累,我用手捧了路边的一汪泉水,呀!冰冰的、凉凉的,我立刻像充了电一样来了精神。 来到一家壮族人家中,他们给我们炒了几个农家菜,有刚摘的菜心和韭菜,还有自制的腊肉炒山笋,绝对是有机蔬菜,连大酒店都没有那种天然的清香味儿。 龙脊梯田是人类改造自然力量的体现,这袅袅的炊烟和温润的土地吸引着中外游客踏足这里,我也会再次来到这个创造了人间奇迹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