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老子描写插秧苗的诗句

1.老子的一首插秧诗(手把秧苗插满田.原来低头是向前)全文是怎样的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相传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唐僖宗年间,奉化出了个名僧,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时常携一袋,随处寝卧,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2.插秧诗 究竟是老子写的还是布袋和尚写的呀

禅解《插秧诗》二则作者:托钵客(大连)一插秧诗 唐.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托钵客禅解】作者契此和尚,唐代禅师,即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世人奉其为弥勒菩萨化身。

本诗化神奇为平淡,显禅理于生活,彰显理事不二。手把青秧插满田:隐喻禅师慈悲喜舍,遍降法雨于人间。

低头便见水中天:行人只要看破诸相,放下万缘,即见天水一色。心地清净方为道:道非玄妙,心静即有,得此便是。

退步原来是向前:名利面前退步,自是道业向前,本无前后之分。

3.描写插秧的诗句有哪些

1.《插秧诗》 作者:契此和尚 朝代:后梁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2.《广陵别郑处士》 作者:高适 朝代:唐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

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3.《初夏怀故山》 作者:陆游年 朝代:宋 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

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 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

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4.《冷田村》 作者:蔡正孙 朝代:宋 蓑下清风笠下烟,一篙三板插秧船。

田家午馌行厨薄,尽在青裙两担肩。 5.《和别驾喜雨四绝》 作者: 魏了翁 朝代:宋 山北山南遍插秧,天时较似去年强。

从今无事闲风月,分作屏星一半凉。 6.《适武林入延平界作》 作者: 陈藻 朝代:宋 人烟随山窟,家家自生理。

木杪插秧青,泉流仙杵起。 开边忆汉皇,航海通南鄙。

黄昏更不愁,客舍连甍美。

4.插秧诗 到底是老子的,还是契此和尚写 的呢

禅解《插秧诗》二则 作者:托钵客(大连) 一 插秧诗 唐.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托钵客禅解】作者契此和尚,唐代禅师,即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世人奉其为弥勒菩萨化身。

本诗化神奇为平淡,显禅理于生活,彰显理事不二。手把青秧插满田:隐喻禅师慈悲喜舍,遍降法雨于人间。

低头便见水中天:行人只要看破诸相,放下万缘,即见天水一色。心地清净方为道:道非玄妙,心静即有,得此便是。

退步原来是向前:名利面前退步,自是道业向前,本无前后之分。

5.插秧诗 究竟是老子写的还是布袋和尚写的呀

禅解《插秧诗》二则

作者:托钵客(大连)

插秧诗 唐.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托钵客禅解】作者契此和尚,唐代禅师,即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世人奉其为弥勒菩萨化身。本诗化神奇为平淡,显禅理于生活,彰显理事不二。手把青秧插满田:隐喻禅师慈悲喜舍,遍降法雨于人间。低头便见水中天:行人只要看破诸相,放下万缘,即见天水一色。心地清净方为道:道非玄妙,心静即有,得此便是。退步原来是向前:名利面前退步,自是道业向前,本无前后之分。

6.插秧诗全文

一、全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二、释义

手里拿着秧苗把水田全都插满了,低头就可以看到田里的水倒映着天空。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看上去是边插边后退,但却一直是在向前。

三、作者

作者是契此和尚,这首《插秧诗》是南北朝时代的布袋和尚在游化民间的时候所作。布袋和尚名契此,五代后梁时人,姓氏和籍贯不详。他早年在岳林寺出家,经常以杖荷一布袋四出行走,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或者干脆称他为“布袋”。

扩展资料:

诗中最后一句“退步原来是向前”中的“退步”比喻将平时关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转过来,觉照自己的身心。凡夫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也即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外境上。

到外境上去攀缘妄想,而对内心所起的种种错误心念也从来不去观察,对身心的究竟真相也不去参究。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低头”、肯“退步”,就一定能渐渐了悟诸法的真相,所以诗中说“退步原来是向前”。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插秧诗

7.老子说的一首诗

好像不是老子说的啊?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