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端午节的句子诗句描写端午节的好句子 1、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2、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3、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4、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5、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6、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8、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端午节的诗句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2.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代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对于陆游来说,这个端午真是难得的闲适愉快啊!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 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代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3.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赏析: 梅尧臣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译文: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创作背景: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3、《端午》【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创作背景: 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4.关于端午节的现代诗歌端午节的情思 端午节的情思 ——遥祭屈原 国破家亡,家破人亡…… 还有千斤的巨石,还有悲愤的惊世骇俗的无法施展的思想。 我不知道古老的楚国是一支怎样凋零枯萎的花朵, 好比,至今我没去过湖南的汩罗江。 或许,人生失意的岁月流不尽你心中的血泪, 或许,诗情喷涌的时刻也换不来你脸上瘦削的阳光…… 太多的深情哟,才让你发出“路漫漫”的无可奈何的感慨, 太多的梦想哟,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进了哭泣的汩罗江。 荆楚大地一直哭到邻近的潇湘, 泣血的日子,让整个神州从此黯然神伤…… 从此,二千多年的五月这一天,叫做了端阳, 这叫作怀念,怀念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想像。 你的橘颂你的离骚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尽你的悲哀你的惆怅。 你让楚辞浪漫民歌一般在中华大地唱响, 你让终生的遗恨连同自己一起消逝,淹没进汩罗江。 我不知道,封建时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这般诗意的文人, 我不知道,当今的红尘,还有多少才子还在压抑着奔放无羁的思想…… 愿我笨拙的诗作,能化作你身边的一缕轻风, 愿我劣质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所有日子的明净阳光。 端午 奶奶黄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着千年的感伤。 父亲灰白的艾草岗立在门楣, 清气荡逐着污浊别想隐藏。 妈妈的粽香飘游在邻家屋里, 友睦的欢声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脉相承传不朽的端午节啊, 爱国爱家爱人是你永远的大爱无疆。 风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满头的黑发 岁月沧桑了他们皱纹纵横的脸庞。 操碎了的心儿从来不曾想歇下, 高飞的鹰线永远拴在他们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这一头不辞辛劳, 父母们在河流的那一头拼命奔忙。 真情遥寄相思密的端午节啊, 我们要在你的关爱下重铸灿烂辉煌。 他乡端午 文 / 王曾家 是谁,又重提起去岁的端午 让我在睡梦中都忘记不了的粽子的味道? 故乡的粽子啊 他乡的泪滴 从去年 到今年 是谁,把去岁初秋的露水 当作东海鲛神的珍珠? 还悄悄地放在我的枕边 将我的思乡情结 从心底 流到鼻尖 是谁,弹起了瑟瑟的琵琶 在这盛夏的夜里? 琴弦声里的哀伤 唤起我对乡魂的拾捡 如烟的往事 一串,一串 是谁说啊,“独在异乡为异客”? 故乡的端午啊 就是那满天的繁星 在我的脑海中闪烁 就是那遍地的知了 在我的耳边倾诉 故乡啊 我这流浪的儿子 何时 何时才能满载着他乡的愁绪 与财富 搭上那回乡的快班? 端午随想 文 / 第五只眼 今又端午 菖蒲与艾草在门户上发着馨香 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端午情怀 文 / 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5.端午情怀作文“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屈原的家乡有这样一曲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但不管是哪种传说,都代表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承。 以前每到端午节,奶奶给我讲述她小时候过端午的热闹和习俗,我便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 在端午里的诸多习俗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便让奶奶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各种干果、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折起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捏出棱角。 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粽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最难的一步就是盖粽叶了。 奶奶娴熟地把粽叶折来折去,就像在变魔术一般,不一会儿一个标准的“三角体”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时,我好学的劲就涌了上来,一步一步折叠着,终于做成了一个又扁又难看的粽子。 奶奶看着我做的粽子,发起笑来 “这是粽子吗?”我只好承认我被粽子打败了。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就可以了。 锅里的粽子不时发出诱人的味道,我馋的直流口水。 到吃饭的时候,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心里比沾了蜜的粽子还甜。 两千年的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从这座宝库中寻求力量,激发自己朝着理想不断求索与奋斗! 。 6.关于端午节的句子诗句描写端午节的好句子 1、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 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2、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3、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 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 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4、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5、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6、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8、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端午节的诗句《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七律 • 端午》【现代】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7.宋代诗人张耒的和端午表达的情怀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8."端午,那些渐渐远去的诗意和情怀"作者是谁端午,那些渐渐远去的诗意和情怀刘晓茁高校教师,评论员 传统节日的气氛已经渐渐被商业气息所冲淡,疲惫的生活与忙碌的工作使很多人只将节日看成是假期的享乐,而忽略了传统节日本身的这种历史气息和文化情结。 端午,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向来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所蕴含的情怀和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值得细细品味的。 我喜欢端午,因为它在春末夏初这个适宜的时节到来,这个时节,北方迎来了几场春雨,正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嫩绿的柳枝,配着热气腾腾饱满的粽子,白白的江米上那一颗红红的圆枣既调皮又可爱。 与北方的夏意姗姗来迟不同,南方此时已经烟雨蒙蒙,马上就步入了梅雨时节,似雾似烟的细雨总是撩拨着人们的情感,在诗画江南充满古意的小镇中,竹编的小篓掀开薄薄的布帘,总能看到形态、颜色各异的粽子争先恐后的挤出来。春末夏初,端午来了。 我喜欢端午,还有它蕴含的文化情结,诗人屈原在这一天身投汨罗江,只为“上下求索”而不得。 百姓怕江鱼吞食这位爱国诗人的遗体,往江中投食江米,百姓对诗人的这种爱戴,流传了千年后赋予了端午这个节日深厚的情怀和诗一样的温情。 在品尝满口余香的粽子的同时,我们总能回想起这位诗人,他那传世不朽的《离骚》,和他所处的那个传奇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风骨和洒脱,怀念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的彷徨和追寻内心高洁的执着。 我喜欢端午,还因为那江中一艘艘争上游的龙舟,赤裸着上身的结实的汉子们,用肌肉贲张的双臂划着龙舟,喊着号子,伴随着急促的鼓声奋勇争先,那种激烈的竞争和年轻气息扑面而来,岸边的群众震天的加油声,总是伴随着第一艘龙舟到达后的欢呼结束,洋溢的喜悦我想就是鲤鱼跃了龙门也不过如此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已经渐渐被商业气息所冲淡,疲惫的生活与忙碌的工作使很多人只将节日看成是假期的享乐,而忽略了传统节日本身的这种历史气息和文化情结,当年坐在教室中用着稚嫩童音朗读诗歌的我们渐渐长大,儿时坐在大柳树下跟着老一辈包粽子哼着童谣的时光也渐渐远去,在拥挤和喧嚣的城市中打拼挣扎,繁重的压力掩盖了心中的自在和纯真,在节日到来时切莫淡忘了节日本身。 9.关于端午节的句子1.放一把湘风楚韵,和几缕夏日热情,青枝绿叶包裹,楚辞汉歌煲蒸,艾叶雄黄调配。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浓浓祝福。 2.芬芳的祝福织成苇叶,温馨的叮咛碾作白米,诚挚的祈祷晒熟红枣,再以友谊的丝线紧紧缠绕,端午节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远享受人生的美好! 3.风和日丽,今日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引我情愫,一杯雄黄酒,满载祝福,我在身边,有何孤独?关怀在心,好运一路。端午节里,温馨在你身旁守护。 4.奉上一颗祝福的心,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愿幸福如意快乐鲜花,一切美好的祝愿与你同在。端午节想起你,发个短信问候你,想不起我没关系,只要你快乐又顺心,就是我由衷之惬意。 5.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斟一杯雄黄酒,望你安康;送一盘粽子,祝您全家端午节快乐! 6.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7.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 8.喝上一杯雄黄酒,好运必定能长久,吃上一粒香粽子,快乐伴你一辈子,戴上一个小香囊,幸福生活万年长,再来一个赛龙舟,今年又是大丰收,端午节愿你吉祥如意,开心永伴。 9.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10.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11.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12.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13.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14.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15.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16.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17.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8.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9.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0.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21.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10.关于端午节的现代诗歌端午节的情思 ——遥祭屈原 国破家亡,家破人亡…… 还有千斤的巨石,还有悲愤的惊世骇俗的无法施展的思想。 我不知道古老的楚国是一支怎样凋零枯萎的花朵, 好比,至今我没去过湖南的汩罗江。 或许,人生失意的岁月流不尽你心中的血泪, 或许,诗情喷涌的时刻也换不来你脸上瘦削的阳光…… 太多的深情哟,才让你发出“路漫漫”的无可奈何的感慨, 太多的梦想哟,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进了哭泣的汩罗江。 荆楚大地一直哭到邻近的潇湘, 泣血的日子,让整个神州从此黯然神伤…… 从此,二千多年的五月这一天,叫做了端阳, 这叫作怀念,怀念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想像。 你的橘颂你的离骚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尽你的悲哀你的惆怅。 你让楚辞浪漫民歌一般在中华大地唱响, 你让终生的遗恨连同自己一起消逝,淹没进汩罗江。 我不知道,封建时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这般诗意的文人, 我不知道,当今的红尘,还有多少才子还在压抑着奔放无羁的思想…… 愿我笨拙的诗作,能化作你身边的一缕轻风, 愿我劣质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所有日子的明净阳光。 端午 奶奶黄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着千年的感伤。 父亲灰白的艾草岗立在门楣, 清气荡逐着污浊别想隐藏。 妈妈的粽香飘游在邻家屋里, 友睦的欢声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脉相承传不朽的端午节啊, 爱国爱家爱人是你永远的大爱无疆。 风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满头的黑发 岁月沧桑了他们皱纹纵横的脸庞。 操碎了的心儿从来不曾想歇下, 高飞的鹰线永远拴在他们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这一头不辞辛劳, 父母们在河流的那一头拼命奔忙。 真情遥寄相思密的端午节啊, 我们要在你的关爱下重铸灿烂辉煌。 他乡端午 文 / 王曾家 是谁,又重提起去岁的端午 让我在睡梦中都忘记不了的粽子的味道? 故乡的粽子啊 他乡的泪滴 从去年 到今年 是谁,把去岁初秋的露水 当作东海鲛神的珍珠? 还悄悄地放在我的枕边 将我的思乡情结 从心底 流到鼻尖 是谁,弹起了瑟瑟的琵琶 在这盛夏的夜里? 琴弦声里的哀伤 唤起我对乡魂的拾捡 如烟的往事 一串,一串 是谁说啊,“独在异乡为异客”? 故乡的端午啊 就是那满天的繁星 在我的脑海中闪烁 就是那遍地的知了 在我的耳边倾诉 故乡啊 我这流浪的儿子 何时 何时才能满载着他乡的愁绪 与财富 搭上那回乡的快班? 端午随想 文 / 第五只眼 今又端午 菖蒲与艾草在门户上发着馨香 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端午情怀 文 / 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