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人年龄的诗句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古文中形容人不同年龄的词语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 (《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 3.表达年龄的诗词感遇(陆游) 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 年龄过八十,久已办一棺。 结庐十余间,著身如海宽。 此外皆长物,简去心始安。 称意多怒嗔,易可出艰难。 我无狐白裘,短褐亦御寒。 上书乞祠(陆游) 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此去敢辞依马磨,向来真惯拥牛衣。 致身途远年龄暮,报国心存气力微。 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 杂赋(陆游) 家业贫原宪,年龄老伏生。 但悲鸾独舞,那羡雁能鸣。 酿酒秋常醉,驱牛夜亦耕。 此身当自贵,勿用作投琼。 蝶恋花(葛胜仲) 共乐堂深帘不卷。恻恻寒轻,二月春犹浅。续寿竞来歌舞院。龙涎香衬鲛绡段。画栋朝飞双语燕。端似知人,著意窥金盏。柳外花前同祝愿。朱颜长在年龄远。 韵令(程大昌) 是男是女,都有官称。孙儿仕也登。时新衣著,不待经营。寒时火柜,春里花亭。星辰上履,我只唤卿卿。寿开八秩,两鬓全青。颜红步武轻。定知前面,大有年龄。芝兰玉树,更愿充庭。为询王母,桃颗几时赬。 好事近(程大昌) 日绎五千言,未说年龄可续。且得襟期萧散,远氛嚣宠辱。鬓须白尽秀眉生,来伴老眸绿。人道雪霜林里,有翠松鲜竹。 4.【描写中举时年龄大了的诗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高明《琵琶记》 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宋朝·梁颢《自题》 另外,请参看下列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孟郊喜赋诗》 唐代诗人孟郊多次科举考试不中,直到五十岁时才及第.他经历了科考的冷暖,深深体会到读书人的甘苦.他先后写过两首下第诗,其中《下第》诗写道:“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另一首《再下第》写道:“一夕九起嗟,梦知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等到孟郊中第后,他的得意之情也是喜不自胜,一首诗写下了他的欣喜:“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梁颢白首举》 雍熙二年,八十二岁的梁颢喜中状元,写下了一首诗:“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这首诗中的悲喜交加让人不禁想到了另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