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战争残酷的诗句.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描写战争残酷的诗句.诗句: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关于征战的诗词,最好是有写到刀剑的啦;或者是直接描写战争画面写常建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马戴 横吹曲辞·出塞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王昌龄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季友 古塞曲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 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 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4.表示战争残酷的词语血流成河 腥风血雨 战死沙场 马革裹尸 埋骨他乡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战火纷飞 浴血奋战 土崩瓦解 尸山血海 山河变色 丢盔卸甲 伏尸千里 万箭穿心 白骨皑皑 杀气腾腾 满目疮痍 残垣断壁 断壁残肢 硝烟滚滚 血国三千 枕戈泣血 枕戈达旦 血肉横飞 血战到底 饮胆尝血 以血洗血 烽火连天 烽火燎原 战火四起 兵荒马乱 兵连祸结 兵戈扰攘 奸淫掳掠 杀人盈野 杀人盈城 战火连绵 毁城灭地 天昏地暗 一将功成万骨枯 5.与战争相关的文章和描写战争的诗句或战争名言1、《古从军行》——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2、《阁夜》——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3、《和项王歌》——两汉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译文:汉军已经占领我楚军阵地,汉军军营传来的楚歌歌声四面缭绕。大王(项羽)您的霸王气概都已不复存在(准备血战而死),我还有什么理由抛弃你而独自苟且偷生呢。 4、《战城南》——唐代李白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译文: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5、《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6.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海湾战争诗3首 1 3月20日巴格达旅行信件 我在古老的伊拉克巴格达 给你写信,我亲爱的朋友, 古老的文明的源头---- 幼发拉底河,就在我左右。 犹如希腊、罗马和拜占庭, 伟大的传统和人民已衰落, 悲哀的海水围绕着二十个 世纪来一蹶不振的阿拉伯, 历史,在重演圣经某些段落。 白色的不高的房子, 并不太现代和繁华的城市, 倔强的油井象一根根鱼刺, 矗立在绝望而荒凉的沙漠。 神灯熄灭了,阿拉丁的坟口 已被瓶口出来的魔鬼湮没。 我旅行在巴格达,看到的 是恐慌、欺诈、无告和淤怒。 上帝发威了, 因为罪恶,滔天的罪恶, 又已经回到了人们的心中, 因为美国和卑劣的萨达姆 双双都拒绝伸出他们 向伊拉克人民的拯救。 事实达成了,在这场硝烟中, 作恶的罪人将成为英雄, 而人民流泪了,为祖国献身, 崇高热血再次为此无辜激动。 我的计划中的旅行被迫为 政客愚蠢自私的战争中止, 死亡黑色的日期到来了,虽然 这一天似乎并不是世界末日。 我必须停笔,凄厉的空袭警报 响起,一声巨响,仿佛我脚下 叫人类家园的伤痕累累的 这个地球在整个抽搐震动。 不管怎么说,请相信, 我的旅行是愉快的,美丽的 巴格达和朴实伤感的市民, 和我共同忍受着头顶雨一样 泼下的漫天呼啸盘旋的炮火。 信仰诞生了,因为我们 当今如同婴儿一样孤独无助。 我的教训是:请你在和平环境中 务必万事保重。好友文斌字。 2 悲伤的泪喷撒在巴格达 悲伤的泪喷撒在巴格达, 因为我亲爱的兄弟鲍波 死在了那里的白色担架。 他是我母亲的至爱, 是我父亲的心肝,是我们家 在德克萨斯州的全部希望。 他去参加光荣的海军陆战队, 因为他爱我们的祖国美利坚。 而今,他因为执行了任务 死在了围攻巴格达的战场上, 他横躺在那里,19岁的脸上 没有痛苦,就象他童年在他 堆满玩具的小阁楼上一样。 他一动也不动,因为从今后 他再也不能动了,他的遗体 将盖上星条旗,和他的战友 一同徒劳无益地仰望着身边 高高的油田。我恳求你们 不要刺激我的父母,一纸 死亡证书和一枚锡做的勋章 将伴随他们孤苦寂寞的晚年。 我了解这些情况,是今天下午 下班后刚刚在餐厅的电视上, 我的泪喷撒在我灼热的胸怀, 就象弹雨喷撒在巴格达春天。 我爱我的祖国,但我的兄弟 鲍波死了,悲哀将永远笼罩着 我母亲的心 和他美丽富饶的家乡。 3美伊未亡将士诤言 还好好活着的朋友们, 听听我们的话吧。 避开那些强硬的灾祸, 骁勇的人, 它是坚硬的, 而我们母腹出生的生命 却象露珠一样 柔软娇嫩。 7.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分析诗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古有今,自己选吧。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诗赞美了前线将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揭示了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对深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前两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极其残酷: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军将士人人宣誓要横扫匈奴,个个奋不顾身一马当先;五千身穿锦袍的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在北国的疆场上。 后两句写无定河边的白骨,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亲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怜呵,将士们的白骨堆积在无定河边,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依然在梦中深情地呼唤着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 后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 作者:陈陶(约812—885),字嵩伯,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作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精究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漫游名山。唐宣宋大中(公元847—860年)年间,隐居于洪州西山,终生未仕。工于乐府,其诗多为旅途题咏、求道学仙之作。本诗是其《陇西行》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把残酷的现实与少妇的梦境交织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传世名篇。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赏析 〔注释〕 梅岭: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省大庾县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诗前小诗中所谓梅山系岭主要山系之一。 泉台:同泉下、泉壤、泉路。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地狱。明代黄宗羲《万充宗哀辞》:岂知此别,便隔泉台! 阎罗:梵语译音。佛教称管地狱的神,也叫阎罗王、阎王、阎王爷。这里比喻国民党、**。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说在南方坚持武装斗争正好十年(1926年北伐战争时到四川作策动兵运的工作至1936年游击战争)。南国:祖国的南方。 烽烟: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嵩州路,无复有烽烟。 此头须向国门悬:陈毅表示自己即使牺牲,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灭亡。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买通吴国太宰,谗言子胥,夫差赐子胥剑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吾眼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九年,越国灭吴。《史记·吴太伯世家》亦有记载. 国门:即城门. 取义成仁: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南下元军,兵败被俘,不屈不挠。死前,写《自赞》诗世藏在衣带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陈毅诗中借以表现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8.征战沙场的古诗1、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作者】曹松 【朝代】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2、前出塞九首·其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3、从军行·其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4、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9.给我一些有关战争的诗句、故事、历史人物1.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5.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和**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