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内涵的诗句,较唯美1. 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转身一世琉璃白。 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3.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7.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8.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9.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0.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2.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4.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5.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7.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18.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19.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20.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1.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3.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24.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25.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6. 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向忘于江湖。 27. 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28. 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29. 红 颜 弹 指 老 、刹 那 芳 华 30. 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2.写景的古诗,要有含义《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歌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诗歌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怨》),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 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 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有含义的诗句,或是唯美感人的诗句,至少五句哦~】爱情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缺巫山不是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几度春秋,独上小重楼.月如钩,水东流.朱栏依遍春水皱,不见当年系孤舟.人空瘦,凝春愁,泪难收,只因那年桃花依旧.苏轼的江城子这首经典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李煜的这首我很喜欢,表现亡国之痛的无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和唐婉的千古爱情绝唱:钗头凤 其一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其二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4.【诗意很好的诗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译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青玉案•元夕》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忆仙姿》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作者: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去声).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描写雪的诗句,要有诗句的意思1. 宋·张元《雪》:五丁仗剑决云霓,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赏析]“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 这两句诗,用三百万败阵“玉龙”的“败鳞残甲”写降落中的雪,设想奇崛,富于神话的浪漫色彩。 2. 陆游在《夜大雪歌》: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赏析]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 3. 陆游《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佩玉姗姗霭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未看舞鹤随风盖,先喜飘花集拜茵。耕垅土膏千耦出,市楼酒贱万家春,使君老去悲才尽,诗句难追节物新。 [赏析]中四句以诗人赏雪、农家出耕、市楼酒贱多方位地写出瑞雪喜庆,诗笔清洒。 4.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来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大意是说:梅和雪都想报春,谁也不服谁,于是引得诗人大费周章,不得不做一番评论:梅没有雪那样洁白,雪也没有梅那样清香,二者各有所长,难分高下,这是辩证观点。 5. 元·黄庚《雪》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赏析]以“玉万家”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 6.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赏析] 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 7. 传说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赏析]“片”字本身就有一片片的形象﹐黄永武认为﹐“片”“夹杂在许多数字间﹐不但表现了音感﹐量感﹐也可以显现大雪纷飞的画面景观。” 8. 张孜 《雪 诗》: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赏析] “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