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天津的诗《初到津门》 潞卫交流入海平, 丁沽风物久闻名。 京南花月无双地, 蓟北繁华第一城。 柳外楼台明雨后, 水边鱼蟹逐潮轻。 分明小幅吴江画, 我欲移家过此生。 张向陶 十里鱼盐新泽国, 二分烟月小扬州。 蒋诗 绝似西湖好风景, 二分烟水一分花。 崔旭 沽上人家千万户, 繁华风景小扬州。 张坦 为问江南芳草地, 何如海畔夕阳天。 还有很多,如:“柳边画舫多闻笛,水上红搂远见灯”、“水深春暖鱼龙夜,野阔秋高鹳雀风”、“出网河豚三月美,桃花红映酒家船”、“赚得南人乡思缓,白鱼紫蟹四时肥”等等。 2.关于“赞美天津”的古诗有哪些1.《天津桥望春》 唐代: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春望》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2.《洛桥晚望》 唐代: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洛桥晚望》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寒冰初结、路无行人、榆柳萧疏、万籁俱寂的萧瑟气氛,最后一句将视线延伸到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全诗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3.《洛阳陌》 唐代: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洛阳陌》是诗人李白的乐府诗,是《全唐诗》的第164卷第22首。[1] 此首诗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实则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4.《荔枝香近·七夕》 宋代: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荔枝香近·七夕》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既写时节,又写亲人。作者从七夕节传说生发,悲叹自己与两位爱妾生离死别的不幸遭遇以及自身的老境凄凉,抒发对两妾的深切怀念之情。 3.描写天津的诗词有哪些1. 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 2、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3、云轻日淡天津暮,风急林疏洛水秋。 4、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 5、天津桥上醉骑驴,一锦囊诗一束书。 6、彩云轻举压天津,舞鹤迎鸾自在身。 7、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8、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9、天津一望碧泱泱,宫女移舟逐晚凉。 10、鸾凤栖瑶渚,天津压汉江。 11、两两星躔九九车,天津笑我醉骑驴。 12、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 13、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14、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15、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 4.寻找美丽的天津的诗歌曾经因水而得名的天津, 近来似乎被误读为灰色。 散步海河畔,行走渤海边,微风拂面,丝丝凉爽, 无法和嘲讽之语关联。 不可否认,曾放慢脚步,那是历史中偶尔的沉重, 何必兑变为诋毁之言? 特殊的那些年,曾经的辉煌沦落为黯淡。 无数个第一,无数的耀眼,却被误读为“大农村”的荒诞。 拉登的笑话,低估了天津文化600年。 这些人言语真是可怜,像个暴发户见识短浅。 在历史面前,我们应对逝去的辉煌以尊重, 在历史面前,应该清楚天津人仍在埋头苦干。 天津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 要知道,天津曾经被战火摧残, 要知道,他也是地震废墟中重建, 要知道建国后,几乎所有的大项目都与之无缘, 到是迁出上百个工厂,为全国人民做了奉献。 这就是经济,这就是政治,言语中除了无奈, 徒增了心酸。 遗忘中他不曾失掉方向,科学发展,埋头苦干。 天津人没有抱怨,默默耕耘,把愿望实现。 如今,天津正在腾飞,滨海新区, 必然昂首屹立于渤海之颠。 天津的昔日风采必然重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翻开了中国以及天津现代史的新篇章。在天津人民六十年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天津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如今,天津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它那巨大的变化也另我们应接不暇: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快捷方便的地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高超尖端的科技发明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原本未知的世界…… 如果说到天津的历史,当然少不了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繁华商业区,它是天津的发源地和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一条条古香古色的街道,一座座雕龙绘凤的亭台楼阁,无不体现了天津悠久的历史,成为了记载天津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而炮台是明代崇祯十二年,为阻止满洲统治势力侵犯而修筑的防御工事。铃铛阁则是明代万历七年建成的一座藏经阁。这“三宗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天津历史的特色,成为了天津人民永远的骄傲。 天津为渤海之滨,是一座美丽而又有着六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城市。蜿蜒的海河横贯其中,犹如一条巨龙,从三岔口流入渤海之湾。倘若俯视海河,它又像一条如玉的飘带,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妖娆。黄昏,在夕阳的照耀下,海河泛着金色的光芒,似乎有一条金纱铺展在上面。夜晚,当色彩斑斓的霓虹灯逐渐点亮时,音乐喷泉翩翩起舞,美丽的焰火映红了夜空,此时的海河更加艳丽,好似一块巨大的七彩水晶光芒四射。 那座高耸入云的天塔,在它旁边的天塔湖内设有世界一流的大型音乐灯光喷泉组泉、水幕电影。白天,鲜花草木与湖光塔影相应成趣;入夜,波光夜空间,荧塔与星月争辉…… 还有那银河广场就像一只圣洁无比的白天鹅;还有那独巨匠心的堆山公园;还有那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无不体现出天津——这个极具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天津的美景令我道不尽,说不完。我爱天津——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太多的惊喜,我爱这美丽而精彩的城市——天津! 5.赞美天津的句子1. 天津一直是我很向往的一个城市,在我的眼中她是一个古老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相融合的城市,城市面貌处于新旧交替之间,交通发达,天津人时尚而热情,不太欺生。 2. “东达沧海,西引大行,南通江淮,北拱神京”,追根溯源,千百年来,天津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发展,天津的历史演进由直沽寨,到海津镇,至明朝的天津卫,清代的天津直隶府,京都的门户,演绎了中国历史风云重要的一篇,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风景。 3. 天津古文化街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氛围,扎根于津门,寄托了历史的厚实以及无以替代的精神存在。在清一色的仿宋建筑装潢下的古文化街,“古”字在平静的街道上可见一斑,临街的店铺一家挨一家,字画,古董,玉器,景泰蓝,甚至于景德镇的陶器,宜兴的紫砂壶,“女娲也羡泥人张,年画当属杨柳青”泥人张,杨柳青年画更显津门工艺的亮点。 4.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到了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才体会到津西第一家——石宅的美誉果不虚传。石家大院原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生的住宅,也称尊美堂大院,以砖、木、石雕之精美而独具特色,它也是华北地区保存较好的大型清代民宅。 5. 古镇因运河而兴,明清两代,这里漕运昌盛,“舟楫云集,帆枰蔽日” 6. 古镇十里长堤,杨柳依依,绿草茵茵,呈现出一派“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的江南水乡景象。 7. 天津历史遗址多,出土文物丰富,有40处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关于天津的古诗有哪些1、洛阳陌 唐代: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译文: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2、扶风豪士歌 唐代: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 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 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译文: 暮春三月飞沙扬,安史胡儿太猖狂,城中百姓怨连天,哀号不绝断肝肠。 天津桥下血成河,赤波呜咽泪不干,郊外白骨垒成山,南隐东南我奔迁。 岂料道路尽充塞,难坏沦落士一员直奔吴地避战乱,旭日东升曙光显, 惊起鸟雀噪一片,开门扫除喜涟涟。 梧桐初发柳絮飞,雕饰华丽美井栏。 好景如画人欢畅,醉卧扶风豪士衙。 天下奇士多直爽,与我意气投又羡, 做人不以他人势,情谊深重可移山。香风欢愉客心暖,好客乡俗照胆肝。 忽想战国养士人,原尝春陵四先贤,真诚待士美名扬,堂中食客人数千。 今日君效前人样,礼贤下士情意长。 我抚长剑谢主忙,脱帽欢笑表衷肠。 饮君美酒歌一曲,来日报恩效张良。 3、天津桥望春 唐代: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译文: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4、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代: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 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凉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 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 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译文: 回忆昔日洛阳酒商呈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头造酒楼。 花黄金白璧买来宴饮与欢歌笑语时光,一次酣醉使我数月轻蔑王侯将相。天下多少贤士豪杰与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与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这种友情在山回海转前也不会为难或改变,为此献出全部心血倾泻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我到淮南去隐居待仕,您留在洛阳愁苦生梦相思不已。 您我不忍相别,依旧相随而行。相随而行迢迢万里,访问随州仙城山,那儿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环萦绕。 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见干万朵鲜花盛开,干条万条山望都松树耸立轻风吹拂。登银鞍挽金络来到平川大地,汉东太守亲来相迎。 紫阳真人,邀您我吹笙作乐。餐霞楼上仙乐鸣响,嘈然宛转如同凤凰啼鸣。 长袖善舞管乐吹奏催人轻举起舞,汉东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来。 他手持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 意气风发上凌九霄,整天饮酒之后便又如星离似的两地分别了。您我相隔关山分手山遥水远。 我回到故山寻找旧日家园,您也归家渡过了渭桥。您家父辈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长史遏制戎虏的进犯。 您我五月间相约穿越太行山,羊肠小道上车花催人困乏却不言苦。来到北都太原之地岁月久长,为您的贵信义轻黄金深受感动。 豪华之筵青玉盘上盛放琼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饱暂无归心。时常出游来到城西弯曲之路,晋祠之旁流水长淌如同穆玉。 乘用划水鸣响箫鼓,微波荡漾如龙鳞闪闪万草碧绿。情兴一来携歌伎带舞女来到此处,那纷纷扬扬的杨花如似雪花飘洒。 傍晚日斜之时红妆歌舞女个个欲醉,来到水边那百尺清潭映出她们效好的容颜。初月升起辉映翠娥与婵娟,美人们换唱新曲罗衣舞动。 清风徐来欢歌飞上空中,歌声嘹亮宛转绕云而飞。如此时光的世间行乐难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献上《长杨赋》。 朝堂中青云直上难以期望,于是辞归回还东山。渭南侨头又与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台之北又相离分手。 您问我离愁别恨今有多少,请看那暮春时节落花纷纷最为相似。说也说不尽满怀心绪难以表述。 呼儿伏跪封上信函结束此书。 7.形容人美的诗我觉得外表美,以写杨贵妃的此句为最妙,虽未写具体容貌,却见字而知其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长恨歌》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如: "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诗经》 "美目盼兮,倩笑巧兮。"--> 说实话,描写心灵美的诗还真是不好找.虽然古人都爱咏物言志,但大多是表现自己高洁之类的,说自己心灵美的真是难找. 不知道爱莲说算不算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诗人此描写莲花实寓自己高洁之品性.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更好的.。 8.关于“赞美天津”的古诗有哪些1.《天津桥望春》 唐代: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春望》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用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 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2.《洛桥晚望》 唐代: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洛桥晚望》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寒冰初结、路无行人、榆柳萧疏、万籁俱寂的萧瑟气氛,最后一句将视线延伸到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全诗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3.《洛阳陌》 唐代: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洛阳陌》是诗人李白的乐府诗,是《全唐诗》的第164卷第22首。[1] 此首诗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 虽然诗中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实则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4.《荔枝香近·七夕》 宋代: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 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 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泪湿沙边凝伫。 《荔枝香近·七夕》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既写时节,又写亲人。作者从七夕节传说生发,悲叹自己与两位爱妾生离死别的不幸遭遇以及自身的老境凄凉,抒发对两妾的深切怀念之情。 9.描写天津风景诗句有什么1、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扶风豪士歌》 释义:天津桥下血成河,赤波呜咽泪不干。 2、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释义: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3、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望春》 释义: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4、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刘希夷《公子行》 释义:天津桥下洛水是清澈的,春来尤其碧绿可爱。天津桥上青春年少的人。 5、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 释义:传说每年七月七日,喜鹊相接为桥连接着天津,映照着两岸,星星似榆钱一样点缀着整个星空。 6、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 孟郊《洛桥晚望》 释义: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7、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释义:回忆昔日洛阳酒商呈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头造酒楼。 8、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李白《洛阳陌》 释义: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9、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释义: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10、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释义:休矣,世事,我归去来兮,犹如洛阳的天津桥头白云飞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