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表示尊重的诗句有哪些形容表示尊重的诗句有: 一、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释义: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二、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释义: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三、哭李商隐 唐代: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释义: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身归黄土让人空怀长叹。诗词树林的枝叶已落尽,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 四、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释义: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五、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释义: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2.古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儒家经典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里首先涉及到的是对“礼”的认识:礼是违背人性的吗?在儒学经典中,《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因此,“礼”是根据一个人的德与位所形成的本分与职责的不同,是要求每个位置之上的人各敬其业,这是使一个团体和国家,乃至天下,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所在,所以,《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在孔子学说的“礼乐政刑”之中,“礼乐”两方面都属于道德层面上的,它不是强制性的接受,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当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无效的时候,才会动用“政刑”的手段予以制裁。孔子在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时候,不是强制人们接受,因为孔子既不是君王,也不是官长,孔子只是站在仁者的立场,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使人们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我们不会只要“法”而不要“礼”,等到人们犯法的时候就用法律加以制裁吧?孟子说,那叫做设置罗网陷阱让百姓上当,不是仁者所为。当一个社会不知道什么该看、该听、该说、该动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不该看、不该听、不该说、不该动的时候,也就必然是社会混乱腐败的时候,可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是,该看的不看,不该看的偏看;该听的不听,不该听的偏听;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也动。我们现在不正是需要复兴“礼”的时候吗?当“礼”复兴起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平安定的“和谐社会”到来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