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军人的诗(急需知道)《逢病军人》唐.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 “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2.关于军人的励志语21.成功并不是绝对的,失败也并非命中注定,其中的关键在于勇气!——温斯顿.丘吉尔2.勇气与坚持有一种魔力,可以使困境消失在无声无息之中!——约翰.昆西.亚当斯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 ——拿破仑4.摸打滚爬,百炼成钢。5.南京,南京!6.为国尽忠,终生为业。 (为国尽忠,终身为业。)——《终生制职业》(《终身制职业》)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取自周健良(网名:流浪的军刀,最后的游骑兵)写的《终生制职业》(《终身制职业》)前二十章的开头语。 第六个是这部小说里的一句话。第三个大家都熟悉,第四个是我自己想的,嘿嘿。 第五个,中华民族最深的伤口。我们要牢记历史,反思现在,紧盯未来。 另外说些题外话,个人觉得当兵的应该看看《终生制职业》、《国之利刃》(作者刘洪涛,网名:我是特种兵,漠北狼)、《愤怒的子弹》(原名《笑论兵戈》,作者周健良)和猎鹰的作品(比如《我的特种生涯》、《穿越火线》等)。看了后保证热血沸腾,浑身有劲,哈哈。 3.关于军人的诗句关于军人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九)》 原文: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译文: 我从军十多年了,难道没有一点点的功劳?一般将士看重争功贪赏,我想说一下自己的功劳但羞于与他们同调。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呢?大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 2、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原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3、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4、唐代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原文: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译文: 白少府带领戍卒将去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 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为威武。料想谁可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 5、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6、唐代王昌龄《出塞》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国阴山。 4.赞美军人的诗句有哪些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白话文释义: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白话文释义: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白话文释义: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4,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出自唐代:王维《少年行四首》 白话文释义: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5,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自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白话文释义: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5.写军人的诗军人,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不是诗人,却挥洒出无数壮丽的诗篇;不是哲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奉献。 是军人“无怨无悔做奉献”;是军人“舍小家,为大家”,为国戍边,奉献着青春;是军人在洪水地震之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抒写着军人的可爱与伟大。 军人所留恋的,不是浪漫的生活,而是用军号指挥的生活节奏,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韵律。军人的快乐在沙漠、在高山、在雪原、在荒岛,哪里需要军人,哪里就有军人的快乐! 军人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你是英雄的化身,是奉献的别名。你能把孤独酝酿成美酒,你能把边关的冷月挥洒成壮丽的诗篇。你是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有了你们,祖国的繁荣就有了保障,有了你们,世界上才有了最可爱的人! 6.赞美军人的诗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 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 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2、《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以及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3、《凉州词二首》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赏析: 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4、《陇西行》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 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 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赏析: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此诗是王维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 5、《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赏析: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途的艰苦生活。 同时,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7.形容士兵的诗句有哪些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 ——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长河乘夜渡貔貅,兵气如云拥上游。——陆深《夜坐念东征将士》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谭嗣同《冬夜》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蚩尤旗。 ——顾况《险竿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从军行》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从军人更远,投喜鹊空传。 ──赵嘏《恒敛千金笑》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1.《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 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 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 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 绣段装檐额,金花帖鼓腰。 一夫先舞剑,百戏后歌樵。 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 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 2.《夜坐念东征将士》 年代: 明 作者: 陆深 长河乘夜渡貔貅,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3.《冬夜》 年代: 清 作者: 谭嗣同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4.《送浑将军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5.《险竿歌》 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宛陵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空上下走。 已能轻险若平地,岂肯身为一家妇。 宛陵将士天下雄,一下定却长稍弓。 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盘旋风,撇飞鸟;惊猿绕,树枝褭。 头上打鼓不闻时,手蹉脚跌蜘蛛丝。 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蚩尤旗。 若不随仙作仙女,即应嫁贼生贼儿。 中丞方略通变化,外户不扃从女嫁。 6.《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7.《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8.《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 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 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 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叶动惊彩翰,波澄见赪首。 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口。 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 风俗太伯馀,衣冠永嘉后。 江长天作限,山固壤无朽。 自古称佳丽,非贤谁奄有。 八元邦族盛,万石门风厚。 天柱揭东溟,文星照北斗。 高亭一骋望,举酒共为寿。 因赋咏怀诗,远寄同心友。 禁中晨夜直,江左东西偶。 将手握兵符,儒腰盘贵绶。 颁条风有自,立事言无苟。 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 用材当构厦,知道宁窥牖。 谁谓青云高,鹏飞终背负。 9.《恒敛千金笑》 年代:唐 作者: 赵嘏 玉颜恒自敛,羞出镜台前。 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从军人更远,投喜鹊空传。 夫婿交河北,迢迢路几千。 10.《赠张徐州莫辞酒》 年代:唐 作者: 韩愈 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莫辞酒,谁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响,战士岂得来还家。 8.有关战争的诗句(10个字的)十个字?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从军行——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唐·杜甫《垂老别》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有些不是十个字的也很好: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先这些吧,应该够了 9.关于军人的诗词军人,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不是诗人,却挥洒出无数壮丽的诗篇;不是哲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奉献。 是军人“无怨无悔做奉献”;是军人“舍小家,为大家”,为国戍边,奉献着青春;是军人在洪水地震之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抒写着军人的可爱与伟大。 军人所留恋的,不是浪漫的生活,而是用军号指挥的生活节奏,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韵律。军人的快乐在沙漠、在高山、在雪原、在荒岛,哪里需要军人,哪里就有军人的快乐! 军人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你是英雄的化身,是奉献的别名。你能把孤独酝酿成美酒,你能把边关的冷月挥洒成壮丽的诗篇。你是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有了你们,祖国的繁荣就有了保障,有了你们,世界上才有了最可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