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落后的诗句《自勉》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试算平生事,中年欠五年。知非未落后,读易尚加前。 分受诗魔役,宁容俗态牵。闲吟见秋水,数只钓鱼船。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抛球乐》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同友人寻涧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闻有涧底花,贳得村中酒。 与君来校迟,已逢摇落后。 临觞有遗恨,怅望空溪口。 记取花发时,期君重携手。 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 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醒后》 年代: 唐 作者: 刘驾 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 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 2.一句话来形容知识储备够了再行动知识就是力量,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谁拥有知识、才华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相反地,谁的知识一穷二白则只能失宰于人。总之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拿破仑曾说,“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可见,知识是多么多么地重要。 拿破仑在征服无知,获得知识之后振兴了法兰西,用自身活生生的事迹释译了他所说的名言。是的,征服无知就是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就能主宰命运。 二十世纪中华大地,一代伟人**用自己的智慧在历史中写入光辉的篇章。可是否曾记起青年**在北大图书馆多少个“挑灯苦读”、博览群书、海纳百川、广泛涉取知识营养。 正是有了广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才有了共和国的缔造者,才有了近代中国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于一身,并且在文学、书法、诗词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同志以其智慧知识闪耀历史长河。 当时代巨轮滚入二十一世纪,有识之士奋笔疾呼:“知识爆炸的时代来临拉!”。当求伯君以三年时间创造事业辉煌来叙说知识在中关村转折个人命运,当丁磊以大陆首富来译写知识创造财富的价值,当胡仙以女儿身用知识的力量带领“星岛”报业雄冠香港。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加入疾呼的行列,“知识改变命运!”个人一切一切的智慧才能都靠知识来营养,只有身上充满知识,我们才有施展才能的力量。而恰恰相反,无知的人,纵然家产万贯亦会终败其尽,辱取于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纵然千军万马亦只会全军覆没,身败名裂;没有知识陶冶的人,纵然爆发一时亦只会龙困池塘,没有作为。 战国时期赵括的“纸上谈兵”,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等例子都已是老生常谈,千古笑话。可这更是惨痛的教训,无时无刻不在催示着这么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知识使他们滑入冰冷深渊。 古今中外,屹立于世间最璀璨、最明亮的那颗明珠就是“知识”。屠格捏夫说过,“知识比任何东西能给人以自由。” 而当今知识爆炸,创新一日千里;内容远远超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教育则可具体成智商、情商两类。拥有两大法宝,就有如龙泉在握,诸葛再世,执牛耳而行天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学生朋友在校当苦作行舟人,傲游知识海洋,畅想知识殿堂。 人生须臾,在这个知识创造价值的激烈竞争年代,拥有知识才华则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相信知识的力量便相信你能走出人生的辉煌。 3.表达古时候通讯落后的诗句报与桃花一处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苏幕遮·范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古诗词中的”秋”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一、伤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二、叹时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四、怀人“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岳鄂王墓》)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树树皆秋色,山。 4.形容知识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道友系列1287 2014-09-17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9、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0、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左宗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