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福州印象的诗句

1.形容福州的诗句

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著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

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

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 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图画不堪行。 诗人旅途所见的闽中秋色,以“紫菊“ 和“红蕉”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围,展现一幅南国图画,不过,闽中多山,交通不便,诗人便有“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晚唐诗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瓒(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遗户部外郎完成册封闽王王审知使命后,在台江码头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会后赋诗一首,《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新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在这首诗中将台江自然景观入诗,所谓“ 台江码头新丰市堤” ,在现在台江的新街,此诗证明唐末大庙山新街一带江水和沙渚交错,船只纵横,成为近水埠头,商市也在堤边渐兴。同时也说明福州别称榕城始自唐末,并非-般人所述起于宋张伯玉编户植树之后。

这具有史料价值。 谢泌(950-1012年),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于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他《福州即景》是一首福州风物诗: 一别无诸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敕齿冰。 这首诗反映出自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后直至宋代年间,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规模之大冠于南方各省。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据载,王审知先后舍钱90万贯,大盖寺院,福州诸县在五代时大大小小共拥有700多座寺庙,诗中说“千簇寺”,并没有夸张,“七塔”也是事实。

这七塔除了现在的白塔(定光塔)、乌塔(坚牢塔)外,还有寿山塔、神光塔、定慧塔、崇庆塔、育王塔。 福州蔡奇巷,旧名尊儒坊,因出神童蔡伯唏,四岁能诗,举神童,赐进士出身,官历司农卿,居此而得名。

宋真宗赵恒皇帝赐诗《赐蔡伯唏》赞扬伯唏,鼓励他努力上进。 七闽山水多灵秀, 四岁奇童出盛时。

家世应传清白训, 婴儿自有老成姿。 才当学步来朝谒, 方渐能言便赋诗。

更励孜孜图进益, 青云万里有前期。 在这首诗中不但赞扬蔡伯唏,更赞美了蔡的家乡。

首句“七闽山水多灵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人杰杰地灵,此句出自皇帝之手,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吕祖谦(1137-1187年),宋隆兴进士,他与朱熹、张拭合称“东南三贤”,他的《登郡城》虽名为登郡城,实写宋时福州学风之盛: 路逢十客九青衿, 半是同胞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 巷头巷尾读书声。 郡城指福州,因晋为郡冶。

“青衿”读书人衣饰,指莘莘学子。福州被誉为“ 海滨邹鲁”,唐开元年间就设有 “丽正书院” ,五代设 “招贤院”、四门学,诗教益昌,文化水平可与京都长安媲美,宋代文化更发达,当时福州府举进士者达2247人,书院、试院应运而生,淳熙年间,应试举土多达2万人,因此 “路逄十客九青衿 巷南巷北读书声 ”就不足为奇了。

福州温泉,相传晋太康年间就己发现。宋有“内汤” 地名。

福州知州程师孟(1015-1092年)有《福州温泉》一诗: 曾看华清旧浴池, 徘徊却想开元事。 此泉何日落天涯, 不见莲花见荔枝。

诗中把福州温泉与陕西华清池媲比,联想历史教训,告诫当权者亲贤臣,远小人。 宋徽宗龙阁学士陈轩《冶城》更是把闽古都描绘得如人间仙境,一幅天然水墨图画: 城里三山古越都, 楼台相望跨蓬壶。

有时细雨微烟罩, 便是天然水墨图。 元代诗人雅琥,登南台大庙山钧龙台《题咏登钧龙台》是一首怀古之作: 自古瓯闽国富雄,南琛不与职方通。

江流禹划纵横外,山人秦封苍莽中。 逐鹿兵还神器定,屠龙人去钧台空。

海门日落潮头急,何处繁华是故宫。 诗中概述了福州历史沿革,从“禹划”到“秦封”,直至汉代。

2.关于福州的诗句

1、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其中长乐郡,佳丽比吴越。 日出朝可攀,地温冬不雪。

——宋.钱公辅《福州》 2、绝顶烟开霁色新,万家台观密如鳞。 城中楚楚银袍子,来读曾碑有几人。

宋.刘克庄《福州道山亭》 3、绝境宜栖独角仙,金张到此亦忘还。 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江拗碧湾盘洞府,石排青壁护禅关。 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

——唐 .徐夤《题福州天王阁》 4、瓯闽在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论后贤。

瓟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綖。鹳鹊尚巢顶,谁堪举世传。

唐.周朴《福州东禅寺》 5、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碑看前代刻,僧值故乡人。

一宿禅房雨,经时客路尘。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

——宋.辛弃疾《题福州参泉》。

3.关于“福州”的诗句有哪些

《东阳观酴醾》作者: 陆游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

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释义:陆游自福州北归途经东阳时。

陆游这一次从福州至临安走的是海道,至温州登陆,再经括苍、东阳北上。这次北归陆游是高高兴兴的。

《鸡鸣曲》作者: 于右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伊人隔岸,如何不应;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遮莫千重与万重,一叶渔艇冲烟波。

释义:经历过风月的洗礼后,沧海上依旧高挂着一轮明月,你在海峡那头唱歌,我在台湾这边听到,应当和着曲调和你对唱啊。《鸡鸣曲》中抒发了两岸鸡鸣相闻,却故旧亲人不能晤聚的悲哀 《存殁六绝句》作者: 陈独秀 何郎弱冠称神勇,章子当年有令名。

白骨可曾归闽海,文章今已动英京。 释义:海峡两岸鸡犬之声相闻,亲人却不能相见,浅浅的海峡淌涌着亲人们无尽的眼泪和乡愁。

恨不能驾一叶小舟,冲破浩渺的烟波,回到大陆故乡。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释义: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释义: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

4.赞美福州的古诗词

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著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诗人旅途所见的闽中秋色,以“紫菊“ 和“红蕉”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围,展现一幅南国图画,不过,闽中多山,交通不便,诗人便有“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晚唐诗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瓒(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遗户部外郎完成册封闽王王审知使命后,在台江码头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会后赋诗一首,《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新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在这首诗中将台江自然景观入诗,所谓“ 台江码头新丰市堤” ,在现在台江的新街,此诗证明唐末大庙山新街一带江水和沙渚交错,船只纵横,成为近水埠头,商市也在堤边渐兴.同时也说明福州别称榕城始自唐末,并非-般人所述起于宋张伯玉编户植树之后.这具有史料价值.

5.关于印象的句子

1、落叶飘尽的日子里,照片变的有些暗黄,看着以往的记忆,内心不禁又多了几分薄凉.

2、总有一个人,会在记忆里站成永恒。

3、人生中有些往事是岁月带不走的,仿佛愈经冲洗就愈加鲜明,始终活在记忆中。我们生前守护着它们,死后便把它们带入了永恒。

4、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多年后,某个灯下的晚上,蓦然想起,会静静微笑。那些人,已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踪迹,心中,却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的温暖,永不消逝。

5、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