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秦朝的鼎盛与衰败过程以及讲述这一过程的古文与诗词<阿房宫赋>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2.描写秦国的诗《诗经·秦风·小戎》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 《小戎》所写内容,虽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但不等于说本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 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 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原 文 译 文 小戎俴收1, 轻型战车浅车厢, 五楘梁辀2。 五条皮带扎辕上。 游环胁驱3, 马背有环胁有扣, 阴靷鋈续4。 引车带环白铜镶。 文茵畅毂5, 虎皮褥子长车毂, 驾我骐馵6。 花马驾车白蹄扬。 言念君子7, 思念夫君人品好, 温其如玉8。 性情温和玉一样。 在其板屋9, 他去从军住板屋, 乱我心曲10。 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牡孔阜11, 四匹公马壮又高, 六辔在手12。 手中缰绳攥六条。 骐骝是中13, 青马红马中间驾, 騧骊是骖14。 黄马黑马两边跑。 龙盾之合15, 龙纹盾牌双合起, 鋈以觼軜16。 内侧辔绳铜环套。 言念君子, 思念夫君人品好, 温其在邑17。 温馨但恨边邑遥。 方何为期18? 几时才能回家来? 胡然我念之19! 怎能想他不心焦? 俴驷孔群20, 四马合群披甲轻, 厹矛鋈錞21。 三棱矛柄套铜镦。 蒙伐有苑22, 盾牌上面绘鸟羽, 虎韔镂膺23。 虎皮弓囊雕花纹。 交韔二弓24, 两弓相交插囊中, 竹闭绲縢25。 竹制弓架缠紧绳。 言念君子, 思念夫君人品好, 载寝载兴26。 睡下坐起心不定。 厌厌良人27, 温良文静我夫君, 秩秩德音28。 明慧有礼传美名。 注 释 1.小戎:兵车。 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俴(jiàn剑)收:浅的车厢。 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 2.五楘(mù木):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五,古文作X。 梁辀(zhōu周):曲辕。3.游环:活动的环。 设于辕马背上。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 4.靷(yìn印):引车前行的皮革。鋈(wù误)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 鋈,白铜;续,连续。5.文茵:虎皮坐垫。 畅毂(ɡǔ古):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6.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馵(zhù住):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 7.言:乃。君子:指从军的丈夫。 8.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9.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 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 10.心曲:心灵深处。 11.牡:公马。 孔:甚。阜:肥大。 12.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 13.骝(líu留):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14.騧(ɡuā瓜):黄马黑嘴。 骊:黑马。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 15.龙盾:画龙的盾牌。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 16.觼(jué决):有舌的环。軜(nà纳):内侧二马的辔绳。 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 17.邑:秦国的属邑。 18.方:将。期:指归期。 19.胡然:为什么。 20.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 孔群:群马很协调。21.厹(qíu求)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錞(duì队):矛柄下端金属套。22.蒙:画杂乱的羽纹。 伐:盾。苑(yūn晕):花纹。 23.虎韔(chànɡ唱):虎皮弓囊。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 24.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 25.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 绲(ɡǔn滚):绳。縢(滕):缠束。 26.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27.厌厌:安静柔和貌。 良人:指女子的丈夫。28.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 德音:好声誉。 3.形容秦始皇的语句诗词途经秦始皇墓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注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 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 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 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 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 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 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 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 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4.形容秦始皇的语句诗词途经秦始皇墓 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释】: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5.关于秦始皇的诗句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对秦始皇的褒贬不一,流传下来许多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李白 (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王饮酒 李贺 (唐)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唐)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张九龄 (唐)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 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诗三百三首》 寒山 (唐)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感遇诗三十八首》 陈子昂 (唐)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过骊山作》 杜牧 (唐)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傍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长城》 鲍溶 (唐)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梅尧臣(北宋)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诫子弟》 林翰 (明)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