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刀剑的诗句1、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 清 曹雪芹 《葬花吟》 2、大石如刀剑 唐 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 3、孔山刀剑立 唐 白居易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时为河南尹。》 4、我今抽刀勒剑石 唐 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5、我今抽刀勒剑石 唐 李益 《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6、长翮如刀剑 唐 杜甫 《画鹘行》 7、使我心如刀剑挥 宋 张继先 《沁园春·修行》 8、尽卖剑卖刀归买牛 宋 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 9、渤海卖刀剑 宋 戴翼 《水调歌头·渤海卖刀剑》 10、刀剑还牛犊 宋 徐明仲 《水调歌头·宗社中兴佐》 11、刀州城北剑山东 唐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12、情如刀剑伤 唐 孟郊 《落第》 13、秋月刀剑棱 唐 孟郊 《秋怀》 14、朔水刀剑利 唐 孟郊 《石淙》 15、刀剑为峰崿 唐 卢仝 《与马异结交诗》 16、刀剑鳄鱼鳞 唐 白居易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 17、军家刀剑在腰边 唐 杜荀鹤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18、刀剑林中亦念诗 唐 贯休 《贺郑使君》 19、刀山剑树 元 王哲 《川拨棹·酆都路》 20、妻妾如刀似剑 元 马钰 《满庭芳·人居浮世》 21、*都摄问无词奈往日愆尤报应随受刀山剑树 元 侯善渊 《沁园春·世累尘情》 22、)少年带刀剑 宋 苏轼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23、剑光刀影烛摇红 当代 梁羽生 《踏莎行·弱水萍飘》 24、无钱买刀剑 宋 尤袤 《淮民谣》 25、刀剑触舟楫 宋 姜夔 《昔游诗 其七》 26、为剑或为刀 宋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27、铅刀那敢望神剑 宋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纪德十一首》 28、刀剑触舟楫 宋 姜夔 《昔游诗》 29、潢池刀剑卖已尽 宋 李思衍 《石牛行》 30、剑刀俗革田秋熟 宋 刘克庄 《喜仲晦除江西宪二首》 31、剑树刀山自在攀 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32、剑树刀山敢次行 宋 释慧远 《示化士》 37、剑树刀山信脚行 宋 释宗演 《颂古二十四首》 38、少年带刀剑 宋 苏轼 《次韵和王巩六首》 39、买牛卖剑犊卖刀 宋 王之道 《和刘春卿夏日闵旱次韵》 40、但令渤海捐刀剑 宋 虞俦 《喜晴》 二、描写刀剑的诗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朝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抵御外侵与群雄角逐过程中,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剑能够安身立命,能够带来权力和荣誉,古之先人对剑崇尚有加,也产生了很多的动人传说和真人真事,例如欧冶结庐铸剑、风胡子相剑、庄子论剑、眉间尺为父报仇、伍员赠剑、季扎挂剑等等。 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剑是国术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于战场。 文献表明,中国自周以来即有击剑、佩剑之风。佩一柄长剑外出求学,古称为“游”。 如张良、曹操、徐庶、李白皆曾年少仗剑远游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学剑来山东”。以此观之,真大才者,多是行走神州遍寻明师,阅尽人间冷暖,文武全面发展者也,非寻章摘句之文弱书生可比。 自东汉以后,剑几乎退出战场,佩剑的风气无论贵族还是民间均流传了下来。剑不仅是一种防身器械,同时也是一种观赏和收藏品,深受各层次人民喜爱,唐以后中国崇尚文弱,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读书人在书房悬挂一柄宝剑以示文武合一,古代诗文中咏剑者比比皆是。 最早的咏剑诗句出自古诗《陌上桑》,“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余万。”因鹿卢(辘轳)剑历史悠久,装饰讲究,雕刻精美,而被古人视为天下无双的宝物。 提到辘轳剑者还有荆轲刺秦王之描写中提到:“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先秦楚国有长剑,屈子诗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铗,指剑柄。 长铗代指长柄双手长剑。古代认为冠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尊严,冠的高低形状的不同代表了一个人的尊贵程度的不同,屈子诗中能够把剑的描写放在对冠的描写前面,可见对剑的重视程度。 古剑装饰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以唐为分界线。 唐剑之剑为周制,首多为圆形,格多为“凹”字形,饰以云纹、编织纹、鸟兽纹等,加工手法有铸造、高雕、镂刻等。唐之后装具型制变化很多,首由圆型该为扁型,格更是复杂多样。 一把名贵之剑除了剑身坚韧锋利之外,装具往往极尽装饰之能事,错金,错银,镶珠,嵌玉,包皮,缠绳,使得剑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堪称宝剑。晋朝傅元的《歌辞》中这样描写宝剑:“宝剑神奇,镂象龙螭。 文犀饰首,错以明珠。”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剑,如昆吾、莫邪、龙渊、湛庐、棠溪等。 古之文人咏古剑者多矣,如唐代崔融《咏剑诗》有“宝剑出昆吾,龟龙夹彩珠”之佳句,可见昆吾剑龟龙戏珠的装饰是非常有特色的。 描写古剑最详细也是最负盛名的诗句出自唐代李峤《宝剑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彩焰起先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鹿卢宛转黄金饰。 这里“宝锷”是指宝剑,“锷”是刃的代称,本诗对于剑的取材、冶炼、淬火、铭文、装饰均有描写。 吴越是指中国的江苏浙江地区,自古名剑出吴越,考工记有章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与《宝剑篇》相齐名的是郭震的《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诗描写的是龙泉剑,对于剑身的如霜雪般的寒利,装具工艺的复杂华丽,以及剑身上经过精工锻打产生的青光花纹都做了很好的描写,这首诗曾经受到武则天的赞赏。 唐裴夷直在《观淬龙泉剑》中对剑的锋利也有细致的描写,“莲花生宝锷,秋日历霜锋。 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里。”后人对于利剑形容为风吹断发,切金断玉,即渊于此。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三尺水”代指剑,形容剑锻打精良,没有瑕疵,发出寒光,“蛟胎皮老蒺藜刺”正是对鲛鱼皮的描写,我国唐代常用鲛鱼皮包剑柄防滑,其法后来传入日本,直至现今日本刀柄仍包以鲛鱼皮。“鸊鹈淬花白鹇尾”是指装饰有水鸟和雉鸟的花花绿绿的纹饰,非常华丽。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独漉篇》中有佳句: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通过对剑的描写,寄托了虽忧国忧民但却报国无门的感慨之情。 白居易是咏剑的高手,咏剑诗很多。 如《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再如《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这首诗反映出的个人的刚直不阿的性格,爱剑的本性,对断剑的尊敬,溢于言表。 还有《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 三、含有刀剑的诗句《古风》李白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殁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日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非亲近英雄人。 何言路中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间。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李都尉古剑》白居易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四、描写刀剑的诗句有哪些1. 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 ——清 曹雪芹《葬花吟》 2. 大石如刀剑 ——唐 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 3. 孔山刀剑立 ——唐 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时为河南尹。》 4. 我今抽刀勒剑石—— 唐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5. 我今抽刀勒剑石—— 唐 李益 《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6. 长翮如刀剑 ——唐 杜甫 《画鹘行》 7. 使我心如刀剑挥—— 宋 张继先 《沁园春·修行》 8. 尽卖剑卖刀归买牛 ——宋 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 9. 渤海卖刀剑—— 宋 戴翼 《水调歌头·渤海卖刀剑》 10. 刀剑还牛犊—— 宋 徐明仲 《水调歌头·宗社中兴佐》 五、形容刀剑的诗词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诗鬼大人的诗一惯的很诡异啊)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施惠《南吕·一枝花·咏剑》 (不愧是散曲,内容就是自由)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 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规模。 香檀把手虎口双吞玉,鲨鱼鞘龙鳞密砌珠。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金错落盘花扣挂,碧玲珑镂玉装束。美名儿今古人争慕。 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则除。比莫邪端的全殊,纵干将未必能如。 曾遭遇诤朝谗烈士朱云,能回避叹苍穹雄夫项羽。价孤,市无,数十年是俺家藏物。 吓人魂,射人目,相伴着万卷图书酒一壶,遍历江湖。 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时酒后赎,则为俺未遂封侯把它久耽误。 有一日修文用武,驱蛮清虏,好与清时定边士。 唐顺之《日本刀歌》 (怎么还是写倭刀的?不知道倭刀最初就是由中国传来的吗?)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绿绠, 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行。 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炯炯! 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 闻到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 日陶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郭震《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日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非亲近英雄人。 何言路中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间。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