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杜林石桥诗句

1.描写石桥的诗句

初过石桥年尚少 唐 贾岛 《赠僧》魂归度石桥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莫晓石桥路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石桥朱塔两依然宋 范成大 《横塘》 2、暗香乱、石桥南北 宋 吴文英 《解连环·思和云结》 3、天台访石桥 唐 孟浩然 《舟中晓望》 4、凌兢石桥去 唐 李白 《赠僧崖公》 5、石桥如可度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 6、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 《灵隐寺》 7、石桥老个 宋 向子諲 《点绛唇·荆棘林中》 8、行到石桥闻细雨宋 陈与义 《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 9、石桥书不到 宋 曹勋 《菩萨蛮·天台不是登长道》 10、石桥风月也应猜 宋 王千秋 《虞美人·流苏斗帐泥金额》 11、石桥坚壮跨黄河 宋 程大昌 《好事近·自涉希寿来》 12、石桥水冷 宋 葛长庚 《沁园春·锦绣文章》 13、在石桥高处 宋 葛长庚 《沁园春·且说罗浮》 14、石桥诗思频绕宋 陈允平 《摸鱼儿·过重阳》 15、云锁石桥边 宋 无名氏 《满庭芳·北斗璇魁》。

2.描写石桥的诗句

初过石桥年尚少 唐 贾岛 《赠僧》

魂归度石桥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莫晓石桥路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石桥朱塔两依然宋 范成大 《横塘》

2、暗香乱、石桥南北 宋 吴文英 《解连环·思和云结》

3、天台访石桥 唐 孟浩然 《舟中晓望》

4、凌兢石桥去 唐 李白 《赠僧崖公》

5、石桥如可度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

6、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 《灵隐寺》

7、石桥老个 宋 向子諲 《点绛唇·荆棘林中》

8、行到石桥闻细雨宋 陈与义 《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

9、石桥书不到 宋 曹勋 《菩萨蛮·天台不是登长道》

10、石桥风月也应猜 宋 王千秋 《虞美人·流苏斗帐泥金额》

11、石桥坚壮跨黄河 宋 程大昌 《好事近·自涉希寿来》

12、石桥水冷 宋 葛长庚 《沁园春·锦绣文章》

13、在石桥高处 宋 葛长庚 《沁园春·且说罗浮》

14、石桥诗思频绕宋 陈允平 《摸鱼儿·过重阳》

15、云锁石桥边 宋 无名氏 《满庭芳·北斗璇魁》

3.描写石桥的诗词

《横塘》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解连环·思和云结》

年代: 宋 作者: 吴文英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

杯前寸阴似掷。几酬花唱月,连夜浮白。省听风、听雨笙箫,向别枕倦醒,絮扬空碧。片叶愁红,趁一舸、西风潮汐。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

《舟中晓望》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山中》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野烟啼鸟各忻然,一枕山篱又几年。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当已矣世无缘。

跨牛仰面自横笛,骑鹤缠腰那办钱。

芦苇秋声石桥月,只餐荷气亦成仙。

4.描写石桥的诗词

《横塘》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解连环·思和云结》 年代: 宋 作者: 吴文英 思和云结。

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

杯前寸阴似掷。几酬花唱月,连夜浮白。

省听风、听雨笙箫,向别枕倦醒,絮扬空碧。片叶愁红,趁一舸、西风潮汐。

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 《舟中晓望》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山中》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野烟啼鸟各忻然,一枕山篱又几年。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当已矣世无缘。跨牛仰面自横笛,骑鹤缠腰那办钱。

芦苇秋声石桥月,只餐荷气亦成仙。

5.杜林石桥在哪

在沧州西15公里旧沧河路与滹沱河故道交汇处的杜林镇,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原名登瀛桥,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体 由三大拱两小拱组成,两小拱悬卧于三大拱连接处的拱肩上,两个流线型的大桥墩支撑着桥身。桥长66米,桥面宽7.8米,每孔跨径11.3米。

中 拱上顶两侧各有一龙头石雕,探出桥体,张牙瞠目,若呼之欲出;左右两大拱之上,各有一石雕狮子头,暴目裂眦,神态凶猛;两小拱的拱顶各有一摇头探尾的神水兽;桥面石栏、石柱上是目不遐接的浮雕画面和姿态各异的石猴、石狮等动物,精雕细镂,栩栩如生。 据长芦盐运使阮尚宾《新建登瀛桥记》和王荫桐《重修登瀛桥记》载,杜林原名登瀛镇,跨滹沱河两岸,顺河行北可抵京、津,由此往来 之商贾行旅,摩肩接踵,自古虽有舟渡,但客货往来十分不便。

明万历年间善人刘尚有目击行旅舟渡之艰,建议修建石桥,以行旅利盐运。盐运 使阮尚宾、瀛州太守刘毓宽慨然捐助,在地方绅商和好善乐施人们捐资和帮助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耗白银2万两建成此桥,从此登瀛 路履若坦途。

清光绪年间,滹沱河水泛滥,冲陷桥两端大小两孔,不能通行。好义者多次想修复,无奈耗资巨大,工程艰巨,畏难而止。

14年以后 ,乡人王荫桐矢志重修登瀛桥,并不辞劳苦,多方筹措修桥款,历经6年修复完工,但王荫桐也因此债台高筑,随僧道募捐化缘以还桥债。 由市区去杜林石桥要走原来沧州到河间的公路,石桥上不允许驾车行走,需原路返回或绕道,北绕行新沧河路。

从石桥南行到 307国道再西行,可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墓地参观。墓地在崔尔庄镇北村枣林中,墓前石碑镌刻:“皇清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 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

纪昀,字晓岚,乾隆皇帝称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文达,世称文达公。

6.关于江南石桥的诗句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春游湖》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杜林石桥的来历

杜林(旧名登瀛镇),西接河间(旧称瀛州),东临沧州市(旧名长芦),顺河而北可达津京。自古以来客商往来应接不暇,尤其长芦渔盐,由此运往各地。平时河水荡漾,阻碍交通,若遇阴雨,则波涛汹涌,漂物伤人之事年年发生,虽有渡船,但车马行旅、客货往来极为不便。

明朝万历年间,乡民刘尚用目击行人过河之艰难,建议创造石桥以便行旅并利盐运。倡议一出,得到了各方面响应,官资民助,商旅行人积极支持此举,就连僧侣也为建桥而四方化缘募捐。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石桥造成,,耗用白银两万两。

8.形容石桥的句子

形容石桥的句子

桥身直跨大河两岸,像一条飞虹.

小桥横跨小河两岸,桥上的石板还略显湿润,上面结着墨绿的青苔,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如仙歌般的世外桃源.

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

我见过那巍巍的穿山越岭的铁路桥,也见过那雄壮的索桥,但始终不能忘掉却是故乡的那座弯弯如月的小桥,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虹桥卧波”,小桥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亲切,还时时走进我的梦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