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借物喻人的诗句和作者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籍秋风。 (唐)来鹄《云》 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借物喻人:诗句周敦颐 《爱莲说》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花自喻)陆 游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花自喻)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自喻)于谦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王冕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板桥 (郑燮)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竹自喻)罗隐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蜜蜂自喻)郑思肖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菊花自喻)薛网 《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以兰自喻清高)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以兰 松 喻人)。 3.关于母爱的诗歌100字(借物喻人)母爱是伟大的,伟大源于无私.母爱中充满了动物的本能 母爱中渗透着客观的约定.母爱象一杯水,无色无味.子女们象一条鱼,时时刻刻没离开过水.所以也常常淡忘这水的滋味儿.母爱象一条河,河水清澈,经久不息.子女象河边的小草,在河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你看!河边的小草比河远处的小草要青绿很多.母爱象大海,看不到边际.海面拖起无数条船只.那船只是子女.母亲任子女们在自己身上游荡、嬉戏…… 母爱 儿时 母爱 是一只温柔的手掌 打在身上 关怀 在心上 成长中 母爱 是一只粗糙的手掌 抚在脸上 疼痛 在心上 现在啊 母爱 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掌 遮在天上 牵挂 在心上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关怀母亲也是你我的升华净化 替母亲试干眼泪共赏绚丽的恢弘!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 雨辉。 4.借物喻人的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诗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假借蝉的口气来写蝉,表面看来是蝉在自说自话,其实全部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全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喻成蝉。全篇还采用双关的手法,从颔联开始,句句写的都是蝉,但句句其实又都是自己。那“玄鬓影”和“白头吟”,既是蝉,也是囹圄中的自己。那“露重”和“风多”既是蝉的境遇,也是自己的遭际。而结尾的蝉的一问,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声声呐喊。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5.借物喻人:诗句周敦颐 《爱莲说》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以莲花自喻) 陆 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梅花自喻)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以蝉自喻) 于谦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石灰自喻) 王冕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郑板桥 (郑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以竹自喻)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以蜜蜂自喻) 郑思肖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菊花自喻) 薛网 《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以兰自喻清高) 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以兰 松 喻人) 6.描写“借物喻人”的句子有哪些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的折,断的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始终保持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风格! 稻穗—空虚者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篮球—总是落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 橡皮——为别人的错误献出自己的生命。 抹布——想要清洁别人,自己却是最肮脏的。 昙花——为了一瞬的绚烂穷尽一生的等待。 气球:不脚踏实地的,难掩内心的空虚 笔:道出了世间万物,却一生被别人握在手里 尺子:规规矩矩,墨守成规 钟:在敲打中,磨练中,换取了余音绕梁的虔诚的钟声 竹:每攀登一步,都作出一次小结。 沙发——软弱不一定就是无能。 烟花——在生命的奉献中闪耀动人的光彩 7.借物喻人表达情有独钟的诗句多谢个人观点当属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 其全诗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中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除了所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他动情的人了。 而诗中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