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荷花的诗句赏析

1.荷花的诗句与赏析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

2.有关荷花的古诗及赏析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桑子 (晏几道)白莲池上当时月, 今夜重圆。

曲水兰船,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 泪湿吟笺。

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 莲花 (清·王文治)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 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

莲花 (清·张问陶) 新雨迎秋欲满塘,绿槐风过午阴凉;水亭风日无人到,让与莲花自在香。 荷 (清·费丹旭) 一棹西泠路,芰荷开绕塘;歌声起何处,飞出两鸳鸯。

残荷 (齐石白) 山池八月污泥竭,犹有残荷几瓣红,笑语牡丹无厚福,收场还不到秋风。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 (南朝· 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歌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折荷有赠 (唐·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黄莺儿 (宋·晃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

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回文·夜雨寄远 (不详) 风荷冷碧水,骤雨暮云浓。明月孤舟小,雁归阻远峰。

峰远阻归雁,小舟孤月明。浓云暮雨骤,水碧冷荷风。

悠游莲田 (不详) 春之莲:朝露映晨曦,鱼戏动新荷。夏之莲:莲叶何田田,小镇添新装。

秋之莲:轻风送凉意,莲池坠粉红。冬之莲:寒风枯土黄,残荷生藕红。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己)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 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华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雨势断来风色定。

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

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

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

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

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渚,窈窕舞佳人。"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侬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

江南弄,采莲曲。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归,渌水好沾衣。”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

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采莲曲 (唐·崔国辅)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

3.咏荷名句赏析

折荷有赠

唐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之状,又是一种暗示,隐寓诗人的失落之感,诗情在此暗中一转,由欢愉转为哀恻。第三句,诗人假设采用云之端有一个美丽的佳人,因为天隔一方,只能相思,无因相见,顿生欲求不能的忧思,诗人伫立在秋风之中,眼望秋江,内心无限惆怅悲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4.荷花的诗句以及赏析

描写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3.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出自南朝诗人民歌的《西洲曲》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5.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

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5.【荷花的诗句+解释+赏析】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赏析: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6.荷花的诗句+解释+赏析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解释: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赏析: 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

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

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

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7.关于荷花(莲花)的古诗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8.古诗荷花的诗句即赏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姑娘好像花一样”,都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先看李商隐的《赠荷花》。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意念,其诗给人隐晦曲折、扑朔迷离之感,特别是他的《无题》诗。不过,他的《赠荷花》却绝不这样。诗人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给人以美的印迹。《赠荷花》一上来,就摆出一种世俗的现象: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手足之亲: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互为佐佑、互相辉映,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9.咏荷诗歌5首赏析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姑娘的绸裙子绿得如同荷叶一般,鲜艳的荷花正迎着姑娘的脸庞盛开。

采莲姑娘掩映在盛开的荷塘中时隐时现,直到听见了《采莲曲》的歌声,才知道她们正忙着采莲。 这首诗重要写采莲姑娘的俏丽容貌 亭亭玉立的碧绿荷叶和妙龄少女的绿色罗裙融为一体,娇嫩的荷花映衬着少女俏丽的脸庞。

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烘托,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图画。 这里写采莲少女的衣着容貌,色彩鲜艳而不庸俗,洋溢着浓重的生活力息。

后两句写动景,由于荷叶和罗裙、荷花和人面融为一体,所以采莲姑娘稍微一动就不见了踪影,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在荷塘中采莲。 一个"乱"字,一个"始"字,使整幅画面充满了情趣,这幅画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露出庐山真面目",而是让她们融入田田荷叶和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精巧意境,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情趣意味。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动摇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要多多感谢那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有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一对对鸳鸯。

这首小诗,意境精巧,句句是画,它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这组画面活力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在铺满莲叶的河塘上,莲叶是主体,如果画面只有莲叶,那是单调,正因为画面上有了舟,有了浣纱女,有了戏水的鸳鸯,全部画面就生动起来,生动起来,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诗清新秀逸,是咏物诗,又是一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立体风气画。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态度不同,把花栽在雅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烘托得那样完善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录荷叶掉落,荷花凋零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 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

花儿被移入金盆,备受呵护 但是绿叶却受到抛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 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 第三至六句,是诗的主体部分 群芳谱中,惟有绿荷、红莲与众不同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闭合,种种风度,天然无饰。 这首诗,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德,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 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 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抛弃。 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着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重要表现同衰。

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德。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人们都爱好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观赏素雅的白莲 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当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粹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俏丽呢?。

这首诗写了冰清玉洁的白莲常无端遭遇艳丽者欺辱,只有瑶池仙境,才是能容她的处所。 月残天晓,落花无情,诗人发出了天涯何处是归宿的哀叹 但是诗人信任,白莲绝不是人间凡艳,而是格调高洁的仙品,无论飘零到哪里,她都是中通外直,一尘不染,不蔓不枝的!诗人不但吟咏荷花的俏丽圣洁,而且还赋予她浓郁的生活情趣。

这首小诗,借吟咏白莲,全力着意于白莲的精力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心坎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莲 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诗人连泛舟西湖的打算都放弃了。 在这平实的叙事中,流露出诗人对莲子的爱好之情 "旋折荷花剥莲子"中的"旋",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迅速,也写了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的急切。

那么莲子的味道如何呢?"露为风味月为香" "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香"?谁知道 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到是清凉的;而"月"在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爱好之情,反响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